聯合報社論/美國右翼網紅之死,台灣應警惕政治極端化

美國保守派活動家、「美國轉折點」創辦人柯克(Charlie Kirk)10日在猶他谷大學一場活動中遭到槍擊身亡。路透
美國保守派活動家、「美國轉折點」創辦人柯克(Charlie Kirk)10日在猶他谷大學一場活動中遭到槍擊身亡。路透

美國極端保守派人士柯克遭槍殺,凸顯美國政治暴力之極端與氾濫。柯克以右翼新世代領袖力挺川普當選總統,成為「讓美國再次偉大」重要推手;他打破保守派同溫層巡迴校園與自由派學生辯論,形成風潮。暗殺他的嫌犯是一名大三學生,出身共和黨家庭,近年熱中政治,批評柯克「散播仇恨」。凶嫌與柯克沒有辯論,那顆刻著激進印記的子彈,成為這兩名年輕人僅有的對話。柯克之死,意味美國社會更大的分裂。

去年川普遇刺逃過死劫,美國政治暴力迅速升級。今年六月,明尼蘇達州民主黨分支所屬兩對州參、眾議員夫婦分遭槍擊,一對身亡,一對倖存。三個月後,共和黨網紅柯克也被槍殺。社會撕裂,政治極化,左右兩派都成為彼此狙殺的對象。路透社統計,從二○二一年國會山莊暴動至去年總統大選,全美至少發生三百起政治暴力事件。學者也指出,美國今年上半年發生約一五○件政治動機攻擊事件,年增約兩倍。政治極化與暴力正嚴重威脅美國民主。

柯克遇刺身亡,社群平台卻出現一些左派網民幸災樂禍,或暗示柯克咎由自取的言論;右派網民群表悲憤,誓言政治清算和報復。在柯克遭槍殺的猶他州,共和黨籍州長柯克斯期盼終結政治敵意,擁抱差異,進行對話,尋找出口。但川普卻拒絕呼籲團結,反而以報復為基調,痛責左派激進分子才是問題。

川普反對社群平台管制言論,但柯克之死,卻造成網路言論的全面監控行動。全美各州陸續傳出教師、消防員或官員,因對柯克之死叫好或歸咎其言論賈禍,遭到開除、停職或調查。國防部警告軍人不得發表「不當言論」,國務院則鼓勵舉報,並揚言對嘲諷柯克的外籍人士撤銷簽證。激烈對立與肅殺氛圍,正在美國社會蔓延。

川普無疑是民粹風潮的最大推手,美國和全世界都深受極右派崛起的衝擊。問題是,儘管川普爭議不斷、支持度大幅滑落,但沒人能制止他。英國《經濟學人》九月初曾以封面故事探討這個問題:「一人統治是個錯誤」是貫穿美國建國以來的政治理念,川普卻正在這樣做;共和黨對川普百般臣服,民主黨則已迷失方向;川普支持率不高,但民主黨更不受歡迎;川普對民主價值構成威脅,民主黨卻被視為極端分子。因此,川普雖不受歡迎,卻勢不可擋。

執政者恣意濫權,社會分裂,反對黨卻無力抗衡;這是美國的民主危機,也是台灣的寫照。即使我國會藍白過半,賴總統卻號召青鳥衝撞並推動大罷免,甚至以「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改寫民主定義。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以抹紅藍白作為發動大罷免的藉口;綠委沈伯洋塑造諜影幢幢氛圍和郭昱晴在街頭抓共諜,都在鼓勵民眾獵巫。網紅八烱仿效納粹群眾動員,將政敵類比為「猶太人」,煽動仇恨。青鳥女兒家暴榮民老爸,網紅四叉貓發表柯文哲「關了一年見不到他爸最後一面,嘻嘻」的冷血評論,都讓倫理價值淪喪。包括TaiwanPlus英籍主管艾永青不堪政府默許極端側翼攻擊,家人也遭騷擾,憤而辭職離台。

由於槍支管制,台灣的政治暴力或許不如美國嚴重,但黨政領導人、民代、網紅及支持者所散發的社會仇恨,不斷推升暴戾之氣。所幸選民否決了大罷免,暫時化解民主崩毀危機。朝野政黨都必須走出迷霧,健康面對民主制衡,拿出能振奮人心的作為,民眾也要學習理性對話和多元包容,若無法阻止民選獨裁,仇恨政治與社會撕裂將銷噬台灣民主。

社論 川普 美國 網紅

延伸閱讀

右派網紅柯克遇刺 槍殺嫌犯周二出庭受審

范斯代主持柯克播客 可鞏固政治繼承人地位

柯克喪禮9/21舉行 川普等政要將出席 維安面臨大考驗

世界日報社論/柯克案兇嫌背景 讓人為美國唏噓

相關新聞

聯合報黑白集/AIT何不推台美建交?

美國在台協會AIT日前悄悄透過網媒,以答記者問形式稱,中國刻意曲解二戰文件,但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舊金山...

聯合報社論/美國右翼網紅之死,台灣應警惕政治極端化

美國極端保守派人士柯克遭槍殺,凸顯美國政治暴力之極端與氾濫。柯克以右翼新世代領袖力挺川普當選總統,成為「讓美國再次偉大」...

經濟日報社論/AI取代初階人力 改變勞資關係

人類社會正處於一場無聲卻劇烈的變革之中。那並不是因為某個戰爭或瘟疫,而是一種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力量正在重新定義人與工作的...

聯合報社論/說不完的農田破毀,誰摀住了政府的眼睛?

高雄市長陳其邁最近得到了「震怒王」的封號。原因是,其轄內環境破壞、工安意外不斷,市府治理失當頻遭質疑,迫使他震怒連連,一...

聯合報黑白集/消失的黨內民主

明年縣市長選舉提名,民進黨只有「執政任滿縣市」將辦理初選,即只有嘉義縣、高雄市和台南市三個縣市。其餘縣市,都是透過協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