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化解地方隱性債務 明年11.5兆元額度提前使用

今年大陸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接近尾聲,為了穩經濟、防風險,未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工作將提前。根據大陸財政部先前公開的化債計畫,2026年隱性債務置換額度為人民幣2.8兆元(約新台幣11.5兆元)。大陸財政部長藍佛安12日表示,繼續落實好一攬子化債措施,提前下達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靠前使用化債額度,化解存量隱性債務。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大陸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楊志勇指出,這代表未來將根據實際需要,科學優化化債方案,看準了就做,這也是財政治理能力提高的表現。
為了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大陸去年第4季推出一攬子化債「組合拳」,其中一大核心就是發行人民幣10兆元(新台幣41兆元)地方政府債券來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實現展期降息,緩釋風險。
根據先前大陸財政部公開的化債計畫,人民幣10兆元(新台幣41兆元)隱性債務置換額度,分布在2024年至2028年,其中2024年、2025年、2026年均為人民幣2.8兆元(約新台幣11.5兆元),2027年和2028年均為人民幣0.8兆元(約新台幣3.3兆元)。
目前2024年人民幣2.8兆元化債額度已經完成發行,這也使得去年底隱性債務餘額大幅減少至人民幣10.5兆元。而2025年的人民幣2.8兆元化債額度中,目前發行規模已經超過人民幣2兆元,今年的隱性債務置換也接近尾聲。由於化債在減輕地方債務利息負擔等方面成效顯著,今年以來有部分專家建議提前使用化債額度。
例如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建議下半年加快存量隱性債務置換工作,根據地方隱性債務到期和付息情況,需要實事求是地將化債總額度靠前使用,不必等到明後年再使用。
大陸官方表態2026年靠前使用化債額度人民幣2.8兆元,也引起不同看法。有人猜測明年人民幣2.8兆元的化債額度可能部分提前到今年第4季使用。不過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表示,上述表態應該是指明年的化債額度仍在明年使用,但可能會提前到明年第1季集中使用。
當然,無論如何理解,明年人民幣2.8兆元化債額度靠前使用是既定方針。
財達證券常務副總經理胡恒松指出,財政部此舉將進一步加快化債速度,透過資金前置性統籌安排,既能有效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也可釋放更多資金用於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為經濟回升向好注入動力。
溫來成表示,大陸希望在2028年底前基本完成隱性債務清理工作,靠前使用化債額度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目前化債工作成效明顯,大幅緩解了地方財政壓力,當然後續化債工作仍有一些難啃的骨頭,需要加快推動融資平臺公司轉型。
目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多數都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舉借,隨著化債工作推進,越來越多融資平台公司在剝離政府融資職能,實現轉型。
財政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資平台實現退出,代表60%以上的融資平台隱性債務已經清零,融資平台改革轉型加快推進。
藍佛安表示,總體看大陸政府負債率處於合理區間,風險安全可控。截至2024年末,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為人民幣92.6兆元,包括國債人民幣34.6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人民幣47.5兆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人民幣10.5兆元,政府負債率為68.7%。這低於G20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的118.2%。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