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Q2收入年增5.2% 證券投資收益升19.4% 恆指創4年新高

香港經濟近日傳來兩項利好消息,一方面,本地居民總收入在今年第二季按年增長5.2%,證券投資收益更大幅攀升19.4%;另一方面,香港股市在大型科技股帶動下,恆生指數重上2萬6000點水平,創下近4年來的新高。
大公報報導,港府統計處12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本地居民總收入(GNI)按年增長5.2%,達8922億元(港幣,下同,約1150億美元);同期本地生產總值(GDP)為7852億元,升幅3.7%。GNI比GDP多出1070億元,相當於GDP的13.6%,主要受惠投資收益淨流入。
統計處指出,2025年第二季的初次收入總流入達624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8%,相當於GDP的79.5%。其中直接投資收益增長3.5%,主要來自大型港企在海外的回報改善。
最矚目的增長來自證券投資收益,按年勁升19.4%。官方解釋,這與本地投資者從境外股權證券獲取更多股息,以及境外債務證券帶來更高利息收入有關。換句話說,港人透過海外股票與債券投資的回報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香港股市表現強勁。中央社報導,10日收市時,恆生指數收2萬6200點,上升262點,創近4年新高。12日大市再進一步,恆指再升1.16%,收報2萬6388點;其中科技指數漲1.71%,至5989點;國企指數亦升1.13%。當日成交金額達3207億元,反映資金進場活躍。
市場普遍認為,這波升勢並非單靠個別龍頭,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股固然表現搶眼,但金融、工業及地產股同樣受追捧,顯示資金入市廣泛。
分析師普遍對後市抱持樂觀態度,認為近期升市顯示資金進入港股的意願增強,加上環球利率走勢趨穩,投資氣氛改善。不過,專家同時提醒,恆指自4月以來已上漲約6000點,累積升幅不小,一旦外圍經濟或地緣政治出現變數,港股波動仍難避免。
總體而言,香港第二季的收入統計與股市走勢相互呼應。居民收入因投資收益增加而明顯改善,反映出國際資金流動對香港經濟的重要影響;而股市回暖,則進一步提升市場信心。
有經濟學者指出,收入與股市的正面表現固然值得肯定,但長遠而言,香港仍需關注結構性挑戰,包括人口老化、地緣政治影響及與國際市場聯動的風險。他們提醒,單靠金融市場的強勁表現未必能長久支撐實體經濟,未來仍需推動產業多元化,才能讓增長更穩健。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