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台青年農業交流 全國農會理事長蕭漢俊:兩岸農業互補

2025滬台青年農業交流合作研討會12日於上海崇明舉辦,有台灣業者表示,把飲食做好也能推動一些兩岸交流,全國農會理事長蕭漢俊則表示,不僅人要來往,農業技術也應該要來往,兩岸才會一起好。
台商組織「上海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上海台協)永續農業工作委員會12日舉辦2025滬台青年農業交流合作研討會、滬台創新中心現代農業分中心揭牌儀式,以及簽訂三項滬台農業農村領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投資意向書)。
據了解,台灣方面出席者有全國農會理事長蕭漢俊等兩岸農業代表,大陸方面有國台辦經濟局領導、上海市台辦主任金梅、副主任李驍東、上海市農委及崇明區領導等出席。
本次是蕭漢俊上任全國農會理事長後第一次到訪大陸。他在致詞時表示,記得2008年到2016年時兩岸農業交流頻繁,以前在高雄,幾乎每一年要接待四到五團的上海團,「但後來就開始走倒退路了」,他表示,希望大家共同營造兩岸友好的氣氛,也很高興大家今天齊聚一堂相互研討學習農業的方方面面。
崇明區區委常委龔偉表示,今天滬台兩地青年子弟和台灣農業專家為共同農業夢想相聚崇明,圍繞永續農業展開深入交流,是兩岸青年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探索,也是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生動寫照。
本次參加活動的「東方漁谷」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近年大家對消費的信任危機開始慢慢出現,台灣做精緻農業,大陸也有很多消費者喜歡吃台灣的好的產品,也算是民生工程,能在這部分有更多交流。吃得先安頓好,也能推動一些兩岸交流。
冬山鄉農會總幹事黃士竑則表示,這次來崇明島看看別人怎麼做,可以學什麼東西回去,或是可以協助他們做什麼,因為每個環境生態不一樣,只是多看看農業的部分,或許兩三年後可以用到,像是很多品種跟生態這邊就有辦法弄起來。
蕭漢俊於會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經濟依賴程度這麼高,對中美的外銷比重差不多,再考慮到近期的美台關稅,以及大陸對我有許多項目免關稅,「為什麼要壓一邊,把一邊放在旁邊」。
他也提到,兩岸農業可以產生很大互補作用,不僅人要來往,農業技術也應該要來往,兩岸才會一起好。他表示會推動多交流,也呼籲政府多思考,兩岸不要搞得那麼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