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檢將提抗告…他斷言恐遭「3理由」打槍 剖析賴清德已非柯文哲對手

門反鎖一整晚…高雄麥當勞驚見男屍 台積電外包員工陳屍廁間

銅板美食撐不住!「晴光紅豆餅」宣布10月15日起漲價 網喊:小確幸沒了

港交所將迎年內最大車企IPO 陸「出海王」奇瑞汽車通過聆訊

奇瑞汽車正式通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聆訊,將成為港交所年內最大車企IPO。圖為位於安徽蕪湖的奇瑞汽車生產線。(新華社)
奇瑞汽車正式通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聆訊,將成為港交所年內最大車企IPO。圖為位於安徽蕪湖的奇瑞汽車生產線。(新華社)

港交所官網7日晚間發布消息稱,奇瑞汽車正式通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聆訊,奇瑞將成為港交所年內最大車企IPO。有消息稱,奇瑞汽車可能最早於本周起預路演,計劃集資約15億至20億美元。

按港交所上市流程,在聆訊之後,會舉行路演,接著會進行招股,在公布配售結果後正式掛牌,如果動作快速,一個月之內便能走完程序。

奇瑞汽車對於上市規劃提出四大方向:一是深化品牌向上,拓寬產品序列;二是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三是擁抱全球出行變革;四是鞏固全球化優勢,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從聆訊後披露資料觀察,奇瑞是2024年全球排名前二十的乘用車公司中,唯一實現新能源汽車、燃油車、國內銷量、海外銷量四項指標年增幅均超25%的企業。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年激增265%,燃油車銷量年增長29%,大陸國內銷量年增長55%,海外銷量年增長55%,成為行業內少有的「全品類、全市場」均衡增長代表。

奇瑞汽車也是大陸車企的出海王,自2001年出口第一輛汽車以來,奇瑞汽車銷售網絡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全球銷量超1300萬輛,並自2003年起連續22年保持「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2024年,奇瑞在歐洲、南美、中東及北非地區的銷量位列中國自主品牌第一,在北美及亞洲(中國除外)地區位列第二,海外收入達1,009億元,佔總營收的37.4%。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汽車出口俄羅斯引發關注,其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來自俄羅斯乘用車銷售的收入分別佔集團乘用車銷售收入的14.6%、26.8%、18.6%,今年首三個月就降至10.9%。

大陸證監會8月底已就奇瑞汽車發出境外發行上市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備案通知書。奇瑞汽車擬發行最多約6.99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聯席保薦人為中金、華泰和廣發,此前彭博報導,美資投行因為奇瑞汽車出口地區包括美國制裁的市場(俄羅斯),最終放棄參與。

證券日報報導,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分析,奇瑞此次赴港上市標誌著這家深耕全球市場28年的車企,將借助資本市場力量進一步鞏固其行業地位,加速推進電動化、智能化與全球化戰略落地;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認為,奇瑞通過港交所聆訊,不僅為其打通國際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更將助力其在全球乘用車行業競爭中搶佔先機。

能源 品牌 俄羅斯

延伸閱讀

陸擬允俄企發人民幣債 又給予俄氣最高信用評級

收遷出公屋信 港精障母子墜樓亡 擁地不知情 醫院建議容許續居

中俄金融合作再推進? 英媒曝:陸允俄企重啟熊貓債 再開融資管道

烏遭大空襲!川普擬對俄祭第2階段制裁 澤倫斯基批1事「讓普亭得逞」

相關新聞

涉洩密與利益衝突! 小米中國區總經理王騰被辭退 

大陸科技巨頭小米8日公告,其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王騰被辭退,原因據報為王騰洩露公司機密訊息並存在利益衝突。王騰隨即發文回應...

關稅壓力下比亞迪加快歐市場部局 推混動、燃油車與在地建廠

在關稅壓力下,以及大陸內陷入激烈價格戰之際,大陸第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正加快在歐洲的布局。路透報導指出,比亞迪計劃三年內...

11小時增1家 陸AI企業破5000家

新華社報導,正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過去5年來,中國人工智能(A...

反制貿易打壓 陸擬修法完善措施

對外貿易法修訂草案8日提請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中新社指出,針對某些西方國家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打壓制裁等情形,...

去年陸海洋發展指數 比上年增長2.9%

8日在青島發布的《2025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為129.7,比上年增長2.9%,海洋發...

能源AI發展 陸提5年目標

據中國國家能源局8日消息,近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於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