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藝能界牽線 卓君澤成李洋機要秘書關鍵原因曝光

你不再是我父親!法國迷姦案主嫌女兒的悲情痛訴

德國IAA慕尼黑車展現場直擊!Mercedes-Benz品牌之夜 新純電GLC全球首演

「搶出口」效應減弱?陸8月出口增速半年新低 未來或持續放緩

大陸8月以美元計出口按年增4.4%,創下半年新低。分析人士指,美國對對多國對等關稅落地後大陸轉口貿易料受到影響,大陸對美「搶出口」、「轉出口」效應也似在減弱,正對大陸出口形成壓力,未來幾個月出口增速可能繼續放緩。美聯社
大陸8月以美元計出口按年增4.4%,創下半年新低。分析人士指,美國對對多國對等關稅落地後大陸轉口貿易料受到影響,大陸對美「搶出口」、「轉出口」效應也似在減弱,正對大陸出口形成壓力,未來幾個月出口增速可能繼續放緩。美聯社

大陸海關總署8日公告最新數據顯示,8月以美元計出口按年增4.4%,創下半年新低。對此,分析人士指,美國對對多國對等關稅落地後,大陸轉口貿易料受到影響,大陸對美「搶出口」、「轉出口」效應也似在減弱,正對大陸出口形成壓力,估下半年外需走弱、高關稅環境,或使大陸出口增速進一步放緩。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淳表示,8月出口放緩主要受基數效應影響,且中美貿易休戰的暫時提振減弱,美國對經他國轉運商品加徵關稅,短期出口承壓。

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認為,去年高基數及颱風影響了8月出口,但半導體及高技術出口仍保持高景氣,9月出口可望反彈。保銀資本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則指,搶出口雖減弱,但大陸出口仍韌性十足,主要因出口商努力拓展其他國家市場,美國市場在2024年僅占大陸出口約15%。

界面新聞指,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出口回落除基數影響外,還受美國與越南、歐盟、日本等經濟體關稅上調影響,全球貿易增速放緩有關。南韓8月出口年增1.3%、進口轉負,顯示「搶出口」、「轉出口」現象退潮。雖然中美在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延長關稅緩衝期90天,但約41.3%的高關稅仍壓制對美出口,加之川普政府全球關稅上調,外需整體放緩。

路透引述分析補充,美國總統川普7月威脅對經第三國轉運的大陸商品加徵40%懲罰性關稅,讓市場關注大陸工廠能否持續找到美國買家。一旦關稅超過35%,出口將承受巨大壓力。由於房地產低迷與結構性改革進展慢,北京官員可能將重點放在與美談判以解決貿易戰,同時拓展大陸在其他地區的商業布局。

展望未來,王青表示,9月出口增速或下探至0附近,因「轉出口」、「搶出口」效應減弱,高關稅繼續壓制對美出口,加之外需走弱,四季度出口增速料轉負。

中誠信國際稱,雖中美延長關稅緩衝期,但最終協定未定,且加上巴西、秘魯等非美國貿易摩擦升溫,下半年外需壓力料集中顯現;國信證券指,出口將進入政策與需求博弈期,中美及中歐摩擦增加不確定性,但與東協合作在RCEP推動下仍具支撐。

進口方面,王青表示,伴隨出口成長持續下行,外部環境波動對進口的影響還會顯現,9月進口成長或進入負增長狀態。貿易摩擦之外,未來影響進口的另個主要因素,是大陸國內大力提振內需的政策效果。第4季初大陸穩增長政策,將對進口增長提供一定支撐作用。

美國

延伸閱讀

貿易協議瀕破局?美鋼鋁關稅擴大 歐商怒轟反制 暫停對美出口

中國外匯存底3.3兆美元 近10年新高 連10個月增持黃金

資金重返、成交量飆升 大陸A股強勢反彈創10年新高

銅價上漲預埋伏筆 大陸金九銀十消費旺季與再生材料政策滲透產業鏈

相關新聞

涉洩密與利益衝突! 小米中國區總經理王騰被辭退 

大陸科技巨頭小米8日公告,其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王騰被辭退,原因據報為王騰洩露公司機密訊息並存在利益衝突。王騰隨即發文回應...

關稅壓力下比亞迪加快歐市場部局 推混動、燃油車與在地建廠

在關稅壓力下,以及大陸內陷入激烈價格戰之際,大陸第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正加快在歐洲的布局。路透報導指出,比亞迪計劃三年內...

11小時增1家 陸AI企業破5000家

新華社報導,正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過去5年來,中國人工智能(A...

反制貿易打壓 陸擬修法完善措施

對外貿易法修訂草案8日提請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中新社指出,針對某些西方國家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打壓制裁等情形,...

去年陸海洋發展指數 比上年增長2.9%

8日在青島發布的《2025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為129.7,比上年增長2.9%,海洋發...

能源AI發展 陸提5年目標

據中國國家能源局8日消息,近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於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