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華文傳媒論壇 雲南昆明登場

第十二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9月7日在雲南昆明舉行。論壇回望歷史,重溫華文媒體在抗戰時期以筆為戈的擔當;也立足當下,聚焦華媒在服務社群、文化傳承、文明互鑒中的實踐;同時著眼未來,共話AI智媒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中新社報導,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陳旭在開幕式致詞指,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希望華文媒體繼續傳承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廣泛團結海外僑胞,積極向國際社會宣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推動互利共贏的理念。
雲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李保俊出席開幕式並致詞。中新社社長陳陸軍致詞。
華文媒體代表、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指,當前人工智慧大模型、短影音成為海外華文媒體的「新質競爭力」;隨著越來越多非中文母語者開始關注中文內容,華文媒體需依託新形式實現文化創造性轉化,將前沿技術與人文關懷、價值思考相結合。
主題發言中,中新社前社長章新新介紹了抗日戰爭時期海外華文媒體以筆為幟,記錄戰爭真相、揭露侵略暴行、突破殖民話語,宣傳支持抗戰的事跡。
從新聞生產的流程革新到輿論場的格局重塑,AI正以不可逆轉的態勢改變傳統媒體生態。在圓桌對話環節,專家學者與華文媒體人圍繞「AI智媒時代華媒的發展路徑」展開探討。
談及AI對於新聞採編的影響,香港有線電視集團新聞及資訊總監關慧玲表示,在AI助力下,媒體通過智能編輯、智能剪片,大幅提升了新聞生產與分發的速度。但AI的應用,也對新聞的真實性、原創性提出了挑戰。
新西蘭《鄉音》副社長陸欣讌也指,很多年輕新聞從業者習慣性用AI生成內容,但要確保讀者看到的是真實新聞,而不是算法和科技製造的「幻象」。
日本《中文導報》社長兼總編輯楊文凱指,在AI應用方面,當前不少華文媒體面臨技術、資金、人才等難題,還受版權侵權、假訊息等困擾,AI轉型期,須堅持原創與互動並提供可信內容,同時從成本控制、新媒體發展等方面發力,推動受眾從讀者向用戶轉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