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是紗近看是瓷…德化瓷賣爆「勸老外取消訂單勸不住」

展覽現場,蘇獻忠的「紙」。(取材自澎湃新聞)
展覽現場,蘇獻忠的「紙」。(取材自澎湃新聞)

「遠看是紗,近看是瓷」。德化白瓷因其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被國外收藏家稱為「中國白」,近幾年賣爆了,有業者「勸老外取消訂單勸不住」。德化瓷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出新生機,德化縣現有陶瓷企業4500多家,產品銷往全球190多國和地區,年產值660億(人民幣,下同,約92.5億美元)。

來源:YouTube

央視報導,看似堆疊在一起的紙張,輕薄柔軟,實際上卻是由白瓷所製成。日前,不少瓷器都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萬象本色——中國白·德化瓷」藝術大展上展出。這個展覽打破許多人對瓷器的固有認知,開展以來吸引超50萬觀眾打卡,刷新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建館十年來的單日觀展紀錄。

「神話」採用「高韌薄胎瓷衣技藝」,瓷衣遠看是紗,近看是瓷,最薄處僅有0.2毫米,髮絲清晰可見,歷時半年,上百次燒製失敗,才最終製成。世博會福建館鎮館之寶「世博和鼎」,瓷鼎飾有四大神獸浮雕,百朵瓷花綻放,寓意「萬物和諧共生」。「紙」以極致的輕薄柔軟重塑白瓷的堅硬形態,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完美融合。「玄」則以輕盈靈動的螺旋鏤空造型,展現出獨特藝術追求。更有「月球甜筒系列」將中秋滿月化作冰淇淋造型,點綴可愛玉兔,輕巧靈動。「盛世饅頭」則將日常食物藝術化,有趣的反差引發觀眾熱議。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仁海的作品「世博和鼎」。(取材自澎湃新聞)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仁海的作品「世博和鼎」。(取材自澎湃新聞)

在福建德化縣,有一家十多年來只做陶瓷樹的企業,靠著這門看似「單一」的生意,年銷量達400多萬件,成為國外不少家庭的節日必買的「中國新特產」。

其實德化很早就已經開始生產陶瓷樹,但那時主要是以代工為主,形式和功能單一,利潤也微薄。

德化某陶瓷企業負責人林良壁表示,目前公司的年出口量為400多萬件,大概是4000萬元。

靠著創新,2012年,林良壁的公司賣出了50萬件陶瓷樹。從此之後,他就專注於陶瓷樹的研發和生產,如今已經開發出了4000多款不同的陶瓷樹,年銷量已是當年的8倍, 累計出口陶瓷5000多萬件。

林良壁表示,在關稅漲到80%多、100%、140%多的時候,一直跟客人講,這麼高的關稅,你們這些訂單要不要取消掉?客人很明確地講,絕對不能取消掉。國外的客人寧願少吃一餐,都要買你的這個東西,不管市場怎麼變,你能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就不用去擔心客人會流失。

在德化一家陶瓷企業的展廳,展出20多萬件陶瓷產品,來到這裡彷彿置身於陶瓷的海洋。在這裡,陶瓷可以變化出萬千種形態,它可以是大家熟悉的一個碗、一個盤子、一個水杯、一個存錢罐,也可以是一棵樹、一隻動物、一個擺件,一個陶瓷的水晶球,基本上大家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陶瓷工藝品,在這裡都能找得到。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連紫華的作品「極彩·如願佛」。(取材自澎湃新聞)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連紫華的作品「極彩·如願佛」。(取材自澎湃新聞)

相關新聞

26小時!東航將開通全球最長航線:上海—阿根廷

目前全球最長航線是新加坡航空的新加坡—紐約(甘迺迪機場)航線,飛行時間18小時40分鐘,能看到2次日出,但這個紀錄很快就...

陸香飄飄奶茶珍珠保質期內發霉變綠 品牌方:有待核查判斷具體原因

有中國大陸消費者反映,近日飲用香飄飄「原葉現泡」奶茶時,發現附贈的黑糖珍珠在保存期限內發霉。香飄飄客服表示,需核查產品後才能判斷發霉原因。

陸46歲百萬農村網紅腦出血過世 最後影片幫女兒準備開學用品

中國大陸江西網紅「農村細妹(本名陳曉蘭)」時常跟網友分享農村生活,粉絲超過300萬,帳號觀看次數超過5000萬次。陳曉蘭的丈夫表示,妻子在2024年7月底確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並在2025年年初進行了骨髓移植,但在出院一個月後,病情復發。近日她因白血病引發腦出血,經過搶救後,仍不治身亡,享年46歲。

鬼月燒紙惹爭議!旺角街頭冥紙火勢猛烈 消防到場戒備 網傻眼:以為在放火

農曆七月正值民俗鬼月,不少民眾會依照傳統,在街頭焚燒紙錢、祭拜好兄弟。

陸人均預期壽命增1.1歲

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2024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比2020年提高1.1歲,有八個省份人均預期...

陸夫婦芭達雅租水上摩托車出海 丈夫漂流12小時獲救妻子遇難

泰國當地時間9月9日,一對中國夫婦在芭達雅租用水上摩托車出海時發生事故,33歲丈夫在海上漂流12小時後獲救,同行的28歲妻子不幸遇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