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保守派年輕演說家遭槍擊身亡 川普為他降半旗4天

賴總統盼對等尊嚴與「中國」交流 北京:實為兩岸協商製造障礙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10日上午表示,「對等尊嚴」說法,實際上是為兩岸對話協商製造障礙,「註定枉費心機,絕對不會得逞」。(記者廖士鋒/攝影)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10日上午表示,「對等尊嚴」說法,實際上是為兩岸對話協商製造障礙,「註定枉費心機,絕對不會得逞」。(記者廖士鋒/攝影)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表示,希望兩岸談判應該要秉持對等尊嚴,不能設定台灣放棄主權、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作為談判前提,對此大陸官方回應指出,只要民進黨當局回到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協商談判即可恢復,否則「都是空談,都是騙人的花招」。大陸官方並批賴「對等尊嚴」就「樂意與中國交流合作」說法,實際上是為兩岸對話協商製造障礙。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10日在記者會上針對賴總統專訪內容表示,賴清德又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兜售台獨分裂謬論,花言巧語欺騙台灣民眾和輿論。

陳斌華指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溝通協商談判當然要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2008年至2016年,兩岸在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簽署一系列協議,達成一系列共識。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溝通協商中斷。只要民進黨當局回到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停止「台獨分裂活動」,兩岸協商談判即可恢復。否則「都是空談,都是騙人的花招」。

此外對於賴總統近日表示,台灣會強化國防力量,明年國防預算將達到GDP的3%以上,預期在2030年前達5%以上。陳斌華回應,「賴清德當局在窮兵黷武的邪路上狂奔,不僅買不來安全與和平,而且只會擠壓犧牲台灣社會的民生福祉,禍及當下,貽害子孫。台灣的前途、台灣同胞的安全保障和利益福祉,繫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賴清德當局只有放棄『台獨』分裂企圖,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上來,台海和平才有根本保障。」

而對賴總統在接見IPAC訪團時說,只要對等尊嚴,「樂意與中國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和平共榮」。陳斌華則指,賴清德當局所謂的「對等尊嚴」是企圖在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協商,改變兩岸同屬一中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實際上是為兩岸對話協商製造障礙,「註定枉費心機,絕對不會得逞」。

陳斌華在記者會上也被問到,近日工總發布白皮書,在兩岸政策部分以「避免誤判,尋求兩岸和平共處」為主軸,提出鬆綁兩岸交流、掌握大陸變化開拓多元商機等多項建議,陳回應,台灣工總的白皮書反映了台灣工商界對當前台海形勢的深度憂慮,表達了對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的質疑反對。

他指,「當前,美國對台加徵『20%+N』關稅,島內(指台灣內部)許多產業、企業面臨生存困境,大陸的廣闊市場對他們而言既是脫困的出路,更是存續發展的機遇。」

陳斌華稱,兩岸完全可以通過深化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水準,共同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但民進黨當局違背市場經濟規律,鼓噪打造所謂『非紅供應鏈』,『逢美必跪』,哪怕被現實反覆打臉,卻還在做著『倚美抗中』的迷夢,幹著推動兩岸『脫鉤斷鏈』的勾當,最終必定盡失人心。」

陳斌華 賴清德 民進黨

延伸閱讀

涉館長槍擊案竹聯成員一審無罪 黃國昌:賴清德掃黑淪笑話

綠選對會確認…非執政縣市長參選人 賴清德徵詢協調後提名

黃國昌爆賴清德急開會對付柯文哲 民進黨:不接受不實指控

賴清德拋「1孩聘外傭」 吳欣岱舉各國數據打臉政策邏輯

相關新聞

陸外長、美國務卿通電 控美言行「消極」、要求台灣問題「謹言慎行」

大陸外交部10日深夜公布,10日,大陸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通電話。其中王毅點出,在台灣等...

中美防長視訊通話 董軍:以台制華必挫敗

中共九三閱兵剛落幕,中國大陸國防部長董軍九日晚間應約與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視訊通話。董軍在通話中表示,兩軍關係應基於平等尊...

南海爭端升級 陸設黃岩島保護區

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在南海黃岩島(我稱民主礁)海域頻發衝突之際,大陸央視昨日報導,大陸國務院九日批准同意新建「黃岩島國家級自...

中國大陸發現「亞洲鋰腰帶」 長達2,800公里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介紹「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工作高品質發展成就指出,戰略新興產業礦產取得重大找礦突破,新發現「亞...

抗戰史交鋒!國台辦重申中共貢獻 陸委會:著實可笑

兩岸就抗戰史持續交鋒。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10日引用統計數字,再次強調中共在對日抗戰中是「中流砥柱」,陸委會則反嗆國台...

美跨黨派眾議員將訪陸 促進雙邊對話

美國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民主黨籍領袖史密斯(Adam Smith)據報本月將率領軍委會兩黨議員訪問中國大陸。這是2019...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