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更名「戰爭部」 中共軍媒:軍事擴張與戰略調整的重新包裝

美國總統川普5日簽署行政命令,把美國國防部改名戰爭部(Department of War)。對此,中共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8日刊文稱,此舉折射出美國對外戰略調整,實際是將軍事擴張敘事重新包裝,為單邊主義戰略披上「合法外衣」。該文稱,名稱變更不僅是字面調整,也或具有政治盤算與軍事擴張正當化作用,引發外界對國際秩序與全球安全的關注。
《解放軍報》8日發表題為「美國防部更名「戰爭部」引爭議」的評論稱,美國軍事機構名稱的變遷,見證著美國的擴張。1789年設立的「戰爭部」曾主導美國不斷透過軍事手段擴張領土和影響力。隨1947年《國家安全法》的頒布,杜魯門政府將軍事指揮權統一交由新成立的「國家軍事機構」。1949年,該法修正案將「國家軍事機構」更名為「國防部」。
文章接著稱,雖然這項調整被認為是對二戰後國際局勢的回應,但這並不代表美國真正走上和平的道路。數據顯示,從二戰結束到2001年,大部分衝突都與美國相關,占比高達80%以上。美國挑起或發動韓戰、越戰、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用軍事霸權為擴張開路。
文章認為,美國如今恢復「戰爭部」名稱,折射出美國對外戰略的調整,實際是將軍事擴張的敘事重新包裝,為單邊主義戰略披上「合法外衣」。川普重返白宮後,延續第1任期內的「美國優先」主張,雖然美國在歐洲等地有戰略收縮的跡象,但軍事擴張勢頭有增無減,大幅提升國防預算,推進部署「金穹」系統,公然轟炸伊朗核設施,都是具體的表現。
文章批評,川普公開叫囂「奪取格陵蘭島」、「吞併加拿大」,要求北約其他成員承擔更多軍費,早已令盟友心生不滿。從「國防」到「戰爭」的敘事轉變更表明,美國正試圖以武力進一步挑戰國際安全秩序與規則,暴露出極端利己主義本質,引起國際社會強烈擔憂。
文章說,此次更名,還有強化政治人設、鞏固政治地位的考量。當前距離期中選舉還有1年多時間,美國兩黨圍繞選區重劃等議題激烈博弈。透過為國防部更名,川普可展現「改變華盛頓建制」的決心,強化其「顛覆傳統」的人設,鞏固並擴大支持者群體。
此外,該文指,川普自今年1月上任第2任期以來,肆意揮舞「關稅大棒」,強推移民驅逐計劃,大幅裁撤聯邦雇員,大量關停政府機構,面臨多項司法訴訟和巨大反對壓力,此時拋出軍事改革話題,可吸引社會和媒體注意力,轉移輿論焦點。更名還可為持續擴大的軍事開支提供合法性支撐,將「戰爭常態化」植入公眾認知,消解美國國內反戰輿論對擴張軍備的阻力。
文末提到,當前國際社會普遍倡導多邊主義安全合作,美國防部的更名,明顯與這一主流趨勢背道而馳。「在『霸權成本』高企、全球力量格局加速演變的背景下,這種妄圖通過名稱變更重振霸權地位的做法,不僅無法挽回其國際信譽的持續下滑,反而會加劇世界各國對美式霸權主義的警惕與抵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