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福音!宜蘭完成首例脈衝場導管電燒 病人手術後兩天出院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最近完成宜蘭縣首例脈衝場導管電燒手術(Pulsed Field Ablation, PFA),病人術後恢復良好出院,為宜蘭地區心臟節律治療開創成功新個案;這項醫療技術不僅縮短手術時間、降低風險,宜蘭人免於長途奔波,可獲得與國際同步的高階治療服務。
這次接受手術的是47歲YT創作者ELI,他3年前出現間歇性心悸,常感到胸口不適與心跳加速,原以為只是壓力過大未注意,直到去年在其他醫院進行腸鏡檢查時,麻醉醫師發現其心律不整,建議盡快就醫。
ELI隨後到國立陽明交大醫院心臟內科詳細檢查後,確診是心律不整最常見的心房顫動毛病,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造成心房擴大、血栓形成,甚至引發中風及心臟衰竭。
陽明交大醫院心臟科團隊曹玄明副院長、黃嵩豪主任、鄭文涵醫師診療評估後,決定採用目前最先進的「脈衝場導管電燒術(PFA)」,與傳統射頻電燒或冷凍消融不同,PFA透過高壓短脈衝電場,在極短時間內選擇性破壞異常心肌細胞,降低對周邊組織例如如食道、膈神經、肺靜脈的熱傷害。
鄭文涵醫師說,「脈衝場導管電燒」是近年國際心律治療的重大突破,不僅手術時間縮短,安全性也大幅提升。這次成功案例代表宜蘭地區具備高階心律治療能力,讓更多病患受惠,ELI的手術全程以微創方式進行,僅從股靜脈送入導管,在3D導航系統引導下,精準定位異常電傳導區域,整體手術時間約60分鐘完成。
ELI說,雖然醫師術中發現其心房已有明顯擴大,需消融的範圍較大,但在醫療團隊精準操作下,手術順利完成且恢復良好,僅住院觀察兩天就出院,恢復日常生活工作,很感謝醫護團隊。
副院長曹玄明說,過去宜蘭地區複雜性心律不整患者偶而需長途奔波至北部醫學中心接受治療,如今醫院成功引進PFA技術,讓病患在地就能享有國際級的醫療水準,縮短等待時間並降低治療風險,讓更多心律不整患者受惠,提醒民眾心律不整並非老年專屬疾病,若出現心悸、胸悶、暈眩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