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年間地神碑斷兩截 花蓮文化局緊急搶修

花蓮縣瑞穗鄉三元宮一座日據時期留下的五神明地神碑,近日因廟方重新規畫空間,搬移時不慎摔斷成兩截,文化局人員及專家學者、在地文史工作者昨會勘,文化局已列冊追蹤,並協助向文化部文資局申請緊急修復。
「極為震驚」擔任花蓮縣文資相關審議委員的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潘繼道等人昨天一同勘查,對於這座約90年歷史的地神碑受損相當心痛。他說,這座五神明(五角柱)地神碑,見證日據時期瑞穗自由移民村,相當珍貴,期待能夠盡力修補。
潘繼道說,日本昭和8年(1933)後,台灣總督府配合菸葉增產計畫,在瑞穗、玉里推行自由移民事業,建立瑞穗村,包括現今的瑞穗鄉瑞穗、瑞北、瑞祥等村,招募原住吉野等移民村的日本人為主種植菸草,昭和10年又建立三笠村(今玉里鎮三民里),也是以種植菸草為主。
瑞穗自由移民村當時逐漸形成瑞原(今瑞穗村北方)、宮之里(今瑞祥村)及玉苑(今瑞北村)3個聚落,地神就是聚落與農業的守護神,提供日本農業移民精神慰藉,和台灣信仰的土地公很相似。
潘繼道表示,五角柱地神碑原屬瑞原,刻有「天照皇大神、大己貴命、倉稻魂命、埴安媛命、少名彥命」5尊神祇,極可能是台灣現存唯一的一座,原本在瑞穗慈安路,後因颱風、道路拓寬移至瑞穗鄉瑞北村三元宮。
三元宮除了五角柱地神,還有另一座屬於玉苑的自然石地神以及手洗缽,都是日本昭和年間留下的文物,已由在地文史工作者黃家榮協助廟方,提報申請指定一般古物。
潘繼道表示,昨天所有參與的老師一致決議,這些文物見證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農業移民開拓艱辛及菸草栽種歷史,即使有不同程度毀損,仍具備文資列冊追蹤及指定一般古物的價值。
花蓮縣文化局文資科長黃用斌表示,後續將列冊追蹤保存狀況,獲所有權人同意後向文資局提案爭取緊急修復;至於提報指定文物部分,先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文史脈絡,材質、藝術價值等,後續召開審議會審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