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尼泊爾總理請辭!社群禁令引發反貪腐示威 延燒第2天19死百人傷

基隆林家2代3人從政舉足輕重 老市長、林沛祥之父林水木再出新書

基隆市前市長、立委林沛祥的父親林水木,今天發表新書「水牛沉思銘言錄」,向讀者介紹他歷經半世紀蒐集、抄錄、整理的格言哲語。圖/讀者提供
基隆市前市長、立委林沛祥的父親林水木,今天發表新書「水牛沉思銘言錄」,向讀者介紹他歷經半世紀蒐集、抄錄、整理的格言哲語。圖/讀者提供

基隆市前市長、立委林沛祥的父親林水木,今天發表新書「水牛沉思銘言錄」,向讀者介紹他歷經半世紀蒐集、抄錄、整理的格言哲語。他說,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有些價值是不變的,希望藉此書啟迪青年奮發向上,也鼓勵各界人士分享人生體會,導正時代錯誤,為傳承價值而努力。

林水木原是高中數學老師,1980年代獲國民黨提名競選省議員,當選後從政,1989年至1997年擔任2屆基隆市長。林水木的妻子徐少萍也曾任立委,加上林沛祥先後擔任基隆市議員、副議長和立委,林家在基隆政壇舉足輕重。

林水木在2009年出版「水牛回憶錄」,書名是大地耕耘。2021年再次出書,取名「林水木退思錄 鱟江隨筆」。經過了4年,今年88歲的林水木再次出版新書,書名是「水牛沉思銘言錄」。

林水木說,他出身基隆碼頭工人家庭,親歷二戰末期美軍轟炸基隆港區滿目瘡痍,也目睹228事件與1949年軍民流離動盪景象。幼年對戰亂的刻骨記憶,讓他更加珍惜和平歲月。

林水木表示,就讀中學時他就養成隨手抄錄格言金句的習慣,從課堂筆記、名人著作到政壇發言,他都悉心保存。這些片言隻語陪伴他走過教育界與政壇,成為他人格養成與施政理念的重要養分。

林水木認為,近年台灣社會因外在衝擊與價值混亂,逐漸迷失方向,但他深信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仍有一些價值是永恆不變的。希望藉由這次出書,讓曾在他面臨人生風暴指引方向的名人格言和思想,能成為下一代的明燈。

「水牛沉思銘言錄」分成12篇章,內容涵蓋人生、教育、政治、社會等多元面向,展現林水木一生收集滋養的人生智慧。他說,「格言為師,智慧傳薪」,希望藉這本書啟迪青年奮發向上,也能引發中高齡人士共鳴,拋磚引玉,鼓勵各界人士分享自身人生智慧與體會。

基隆市前市長、立委林沛祥的父親林水木,今天發表新書「水牛沉思銘言錄」,向讀者介紹他歷經半世紀蒐集、抄錄、整理的格言哲語。圖/讀者提供
基隆市前市長、立委林沛祥的父親林水木,今天發表新書「水牛沉思銘言錄」,向讀者介紹他歷經半世紀蒐集、抄錄、整理的格言哲語。圖/讀者提供
基隆市前市長、立委林沛祥的父親林水木,今天發表新書「水牛沉思銘言錄」,向讀者介紹他歷經半世紀蒐集、抄錄、整理的格言哲語。圖/讀者提供
基隆市前市長、立委林沛祥的父親林水木,今天發表新書「水牛沉思銘言錄」,向讀者介紹他歷經半世紀蒐集、抄錄、整理的格言哲語。圖/讀者提供

基隆 林沛祥

延伸閱讀

賴清德盼對岸看見台灣善意 羅智強譏:誠意賴一半

府院黨將完善闢謠平台 林沛祥:早就有「造謠平台」

中科院遭爆內部人員洩密!林沛祥喊話「嚴格調查」:這是國家機器敗壞

李四川條款列優先法案? 林沛祥:待黨團大會充分討論

相關新聞

台東火車站前綠能停車場動工 1年發電量可供1500戶家庭使用

台東天氣炎熱,目前火車站外大多設立露天停車場,許多民眾搭車須忍受日曬雨淋,車子長期烈日曝曬也很困擾。台東縣府規畫「永續節...

基隆捷運籌措資金市府考慮發行公債 議員:將風險轉嫁給市民

基隆市政府財政處日前到議會報告時指出,今年基隆市須支付新北市6800 萬元分攤款,未來新北市仍將持續要求基隆依比例籌措資...

基隆校園圖書館共讀站4年17萬人次 社區民眾使用率超低僅2%

基隆市府統計2019年到2023年18所國中小圖書館設置社區共讀站,入館人數17萬人次,但社區民眾使用率僅占不到2%,約...

基市明年增設語療據點 試辦夜間服務

基隆市語言治療中心今年6月營運,讓等待評估的發展遲緩兒,及早接受語言治療,明年將再增據點,並試辦夜間或周末服務。雙北早療...

花蓮原民公教會館將拆除 先當停車場

花蓮市原住民公教會館有40年歷史,16年前閒置迄今。去年403地震梁柱破損,耐震度不足,本周五將拆,預計11月中旬拆完,...

基隆林家2代3人從政舉足輕重 老市長、林沛祥之父林水木再出新書

基隆市前市長、立委林沛祥的父親林水木,今天發表新書「水牛沉思銘言錄」,向讀者介紹他歷經半世紀蒐集、抄錄、整理的格言哲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