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僅設1處行人高齡友善示範區 年長者嘆不易通行

高雄邁入超高齡社會,近年積極打造友善高齡行人通行環境,去年初完成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在四維二路上打造高齡者步行空間,首創座椅式護欄,深獲好評,但議員質疑示範區未擴大設置,全市已有21個超高齡化行政區,僅一處友善示範區,都市基礎設施仍對長者不友善。
行政院2023年5月通過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其中推動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為建立人本交通典範做法之一,高市工務局選定苓雅區的社會局長青綜合服務中心前人行道,在四維二路(和平一路至英明路)試辦施作示範區,透過人行道拓寬重整、新設座椅式護欄及路口警示磚等方式,提升高齡者及行人步行安全。
因長青中心平時有長者頻繁出入,但前方人行道狹窄且地磚鋪面老舊破損,社會局為此釋出部分停車場空間,由工務局施作步道,採用PC刷毛鋪面並加設無障礙坡道,也改善公車站進出動線,考量長輩日常以步行為主,偶有短暫休息需求,在人行道綠帶區旁首設座椅式欄杆,提供空間讓長者坐下喝水、喘口氣,去年2月完工啟用。
市議員鄭孟洳表示,目前雖已試辦1處行人及高齡友善示範區,拓寬該處人行道、設置無障礙坡道與首創座椅式護欄,但該計畫仍在示範階段,並無進一步擴大規畫,其他局處只在「研究」及「採購程序」階段,進度明顯落後。
全市超高齡化行政區達21個,鄭孟洳認為,市府應以長者日常生活圈為核心做空間規畫,加強減緩斜坡角度、拓寬人行空間、增設夜間地面照明、改善長照機構周邊騎樓無障礙空間、延長斑馬線綠燈時間等,成立跨局處高齡友善專案小組,將高齡友善設計納入都市計畫審議標準。
鹽埕區陳姓老翁說,平時拄拐杖在市區道路很不便,斜坡過陡、人行道凹凸不平,路側的公共設施座椅也不足,想歇息也不易;三民區一名婦人說,主要幹道才有明顯更新人行道,但社區據點、長照中心、圖書館周邊仍缺乏支撐欄杆、道路不平。
交通局表示,已向國土署提送新的高齡友善示範區計畫,預計年底前將有明確地點和設置內容,目前透過逐步推動路口號誌設施改善,提高行人安全,包括增大行人專用號誌尺寸、調整行人通行秒數以及設置行人專用時相或行人早開時相,確保行人能夠安全穿越道路。
高市都發局表示,高市都市設計審查規範已明訂高齡友善設計,包括基地退縮地需設置淨寬1.5公尺以上人行道,退縮地應設置植栽設施帶,種植開展型喬木塑造連續遮蔭,且植栽帶可設置座椅,營造可休憩的步行環境;而道路植穴與步道鋪面需齊平、路口設斜坡道、路面設照明燈具,為此能大幅降低高齡者因視力或平衡感退化而絆倒風險。
工務局表示,長照機構周邊騎樓無障礙改善,會逐年要求各列管場所改善無障礙設施設備,近3年清查場所共567處,經輔導已改善完成375處;另開闢都市計畫道路,路寬12公尺以上道路規畫人行道,今年度工程(含設計中、施工中及已完工)已建置總長度約21公里人行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