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攝取過多恐變胖…吃多少蛋白質才健康?專家解答:搭配這個是長壽關鍵

從奧運金牌到運動部長…賴清德曝李洋僅問1句即減重、捨千萬代言

審計部調查高雄老舊農漁村「再生進度緩慢」 年花6百萬卻難活化

高雄市農村社區共281處,多數屬傳統老舊農漁村落,市府10多年來執行農村再生計畫,申請中央經費,協助農村轉型、發展特色。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雄市農村社區共281處,多數屬傳統老舊農漁村落,市府10多年來執行農村再生計畫,申請中央經費,協助農村轉型、發展特色。記者宋原彰/翻攝

高雄市農村社區共281處,多數屬傳統老舊農漁村落,市府10多年來執行農村再生計畫,申請中央經費協助農村轉型、發展特色,但審計部日前決算發現,許多社區舉辦培根課程卻未持續開設進階課程,甚至上完課並未申請再生計畫,且近年計畫核定社區減少,2022年、2024年均未有核定數,使農村活化進程趨緩。

高市農業局為促進農村永續發展、農村活化再生,自2011年起,已執行超過10年農村再生計畫,設立專案輔導社區提報計畫,並協助社區依序開設關懷班、進階班、核心班、再生班4階段培根課程,2022年至2024年輔導社區金額均超過600萬,截至去年底,高雄市轄農村社區共281處,核定農村再生計畫者有66處,占比達23.49%。

高雄市推動農村再生計畫顯著案例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該地小林區族人藉由計畫逐步建立社區特色,發展薑黃產品、手工藝品、柴燒年糕、文創禮盒等,成立全台第一支由族人組成的古謠傳唱團體「大滿舞團」;梓官區的赤崁村也透過計畫,在漁村內打造裝置藝術「赤崁藍曬圖」,維護當地巴洛克風格洋樓、咾咕石厝,赤崁古井等。

但審計部日前在去年決算報告中指出,高雄部分農村社區申請計劃後,培根課程未持續開設進階課程,恐因課程間相距時間過長,不利後續銜接,又部分社區雖已完成培根課程,卻未提報農村再生計畫,減低培根訓練效益;此外,今年計畫核定的社區數目減少,2022年、2024年均未有核定數。

「農村再生社區成長數及農村活化進程趨緩,恐削弱社區發展動能及農村活化契機。」審計部指出,依照農業局資料,全市農村再生計畫核定數自2011年核定3件,2013和2018年分別核定13、11件,2018年後數值大幅下降,僅維持2至4件;農村再生社區數量以內門、六龜、旗山區為前3名,多數以改善社區整體環境及公共設施為主。

農業局先前在農村再生計劃執行報告中也曾提及,部分社區提報年度再生執行計畫時,自我規劃願景能力較薄弱,市府需導入輔導團隊引導,使社區掌握主軸方向,而在執行階段也有部分社區發生雇工購料品質不一,需仰賴輔導團隊協助,「惟提供過多的協助,則造成社區往後更為依賴」。

針對審計部意見,農業局表示,持續要求專案管理廠商建立追蹤管理機制,逐一訪視各社區瞭解困難點,協助提出解決方案,農業局近年將敏捷管理理念應用在多個農村再生社區,將團隊業務切割、分派與估時,幫助管理者與執行人員清楚掌握進度,精確評估任務完成所需時間及成果,已使計畫執行效率顯著提升,各再生農村已獲得全國獎項。

團隊 高雄市 農村再生

延伸閱讀

影/90歲失智婦迷路街頭警關心問電話 她回:抄在家裡牆壁上

大數字/高雄演唱會熱潮 帶動觀光…吸引八成外地客

影/返高雄近鄉情怯 韓國瑜嘆「精氣神被藍綠白吸光」:頭髮掉光光

本想當刑警飛車追歹徒…母親一句話改當幼教師 薛雅玲獲師鐸獎

相關新聞

審計部調查高雄老舊農漁村「再生進度緩慢」 年花6百萬卻難活化

高雄市農村社區共281處,多數屬傳統老舊農漁村落,市府10多年來執行農村再生計畫,申請中央經費協助農村轉型、發展特色,但...

影/返高雄近鄉情怯 韓國瑜嘆「精氣神被藍綠白吸光」:頭髮掉光光

立法院長韓國瑜今晚回高雄參加褒忠義民廟神豬比賽慶功餐會,並與立委柯志恩、前高雄縣長楊秋興等人一起餐敘。韓國瑜不改幽默本色...

「移動神主牌」陸客電動車亂象頻傳 金門縣府出招整頓

五一長假期間,大量陸客湧入金門觀光,雖為金門地方經濟注入活水,卻也因陸客交通規範不熟與電動微型二輪車使用不當,引來地方民...

全民動起來!金門800人齊聚中山林健行單車 場面溫馨熱鬧

為響應「114年國民體育日」,金門縣立體育場今天上午在中山紀念林舉辦「全民親子裝扮健行x單車賽」活動,吸引超過800位民...

台波城市外交!高雄與波蘭卡托維茲簽署城市友好宣言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率團參與波蘭卡托維茲市建市160周年活動,並代表高市府與卡托維茲市長馬欽・克魯帕(Marcin Kru...

高市防災成立16應變隊 最成功救災案例在這裡

高雄市消防局去年培訓8支「台灣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T-CERT)」,接受評核驗證,全數過關。高雄市消防局表示,今年已另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