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國際藝術島登場 觀光署瞄準高端國際客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自 9 月 5 日至 11 月 16 日舉行,為期兩個多月的展演,將南竿、北竿、東引、莒光等四鄉五島轉化為當代藝術舞台。交通部觀光署長陳玉秀指出,馬祖年均約有 20 萬人次旅客,但國際客僅約千人,占比不到 2%,未來將鎖定「高端國際客」市場,透過藝術、旅遊與地方產業結合,提升馬祖旅遊質感,並藉此創造永續發展契機。
陳玉秀分析,馬祖交通與住宿量能有限,目前僅有 240 家民宿、約 3,806 床位,難以大量吸納國旅人潮,卻正適合發展精緻化、少量高質的旅遊模式。她強調,高端不等於高價格,而是透過提升服務與體驗,吸引重視質感與文化的旅客。未來觀光署將引導在地業者進行數位轉型,從訂票、住宿到導覽全面升級,同時強化數據應用,協助業者調整營運策略,吸引願意停留更久、消費力更強的國際客。
連江縣政府交通旅遊局長陳如嵐也補充,過去馬祖遊客高峰曾達 30 萬人次,但壅擠導致體驗不佳,後來進行資源乘載量控管後,近年穩定在 20 萬人次,旅遊滿意度反而提升。未來若能結合藝術、文化與慢旅品牌,將有助於吸引具差異化需求的國際旅客。
本屆藝術島以「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為策展主題,取自馬祖世代傳承的重要捕魚工法「拍楸」(閩東語 pha-jiu),象徵與海共生的智慧與信仰。策展團隊邀集來自台灣、日本、韓國、美國、澳洲、西班牙等 55 組藝術家,帶來 200 多件作品,涵蓋地景裝置、聲音藝術、錄像與社區共創。
遊客將能在坑道、據點、聚落或港口間,與藝術作品不期而遇。例如南竿八八坑道中,韓國藝術家鄭然斗以聲光影像重塑軍事遺跡記憶;梅石軍官茶室則展出結合在地信仰與女性生命力的《白馬非馬》;北竿芹壁聚落,則以許家維的紀錄影像展現素人京劇團的排練故事,讓藝術與社區力量交織。
觀光署指出,未來並將配合「島嶼淨行」徒步路線、電子票券平台及智慧導覽,打造屬於馬祖的慢旅品牌。
觀光署統計,2019 年至 2024 年間,馬祖平均每年接待逾 20 萬人次,僅 2021 年及 2023 年受疫情與航班影響降至 13.8 萬與 18.8 萬。國際旅客比例則僅 1.8%,以新加坡、香港旅客為主,因文化差異大而較具吸引力。反之,福州陸客雖近在咫尺,卻因文化同質性高,占比有限。
至於馬祖推動觀光的動能,陳如嵐補充,馬祖每年 4 至 6 月為藍眼淚旺季;7、8 月旅客微幅下降,明年就會鎖定親子營隊,如戰鬥營、獨木舟及藝術美學營等;9 至 10 月則推季節性活動,如音樂季;11 月主打馬拉松賽事;12 至隔年 2 月則是修整時間,讓當地業者進行人力訓練、規劃調整。
陳玉秀說,推廣觀光最重要的是「說故事」,馬祖因戰地背景形成特殊文化記憶,而國際藝術島正是透過藝術詮釋,讓這些故事以新的形式被看見。今年更吸引來自 49 國的投稿,顯示國際能見度逐步提升。
她強調,讓馬祖國際化無法一步到位,仍須交通、住宿與配套服務持續改善。但從這屆藝術島開始,觀光署已與旅行社合作規劃遊程,讓藝術不只是展覽,而是帶動觀光產業鏈的重要引擎。
此外,陳玉秀認為,馬祖要走向國際市場,必須定位在「高端與高品質」,並非單純追求觀光量能。未來不僅要強化前線人員服務,更要改變產業經營者的思維,引導他們投入科技轉型與創新,將數據轉換為情報,進一步做決策。
她說:「馬祖已經找到自己的故事與定位,下一步就是累積品牌價值。」透過藝術島活動,馬祖不僅展現文化底蘊,也嘗試將邊境島嶼轉化為國際旅遊新亮點,為地方產業帶來新一波發展動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