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年月收入5萬不用繳稅 賴總統:有史以來稅金繳最少的時候

強颱樺加沙「最新風雨預測出爐」 4縣市明天達停班課標準

觸陸時間曝光 樺加沙「持續增強」預估6小時內達到巔峰

雲林堅持破袋稽查垃圾減量萬噸 世界清潔日表揚有功人員

雲林縣府今天表揚環境教育獎給獲獎學校和團體。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府今天表揚環境教育獎給獲獎學校和團體。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每日平均垃圾量大約370公噸,環保局去年起執行隨車破袋稽查,發現縣內多數家戶未妥善分類回收,經各清潔隊努力勸導或拒收,今年7月前全縣資源回收率大幅提升至51.32%,廚餘回收量也增加41.46%,一般垃圾更大幅減少1萬公噸,縣府今表揚有功人員和單位。

響應世界清潔日,雲林縣府今天在虎尾舉辦「潔淨雲林×清秋共行」環保園遊會,並表揚雲林環境教育獎10名得主,由雲林縣長張麗善頒贈獎金與獎盃。其中獲得學校組的潮厝華德福實驗教育小學,近年積極將環境教育融入課程與校園,去年榮獲台美生態學校「永久綠旗」認證,是全國第2所達成學校。

環保園遊會除有獎徵答和摸彩,更有小小挖土機,讓小朋友當起小小環保尖兵,挖寶特瓶等回收品,並教導如何分類回收,寓教於樂,環保局更帶領志工沿著央廣影音基地園區撿拾垃圾。

環保局長張喬維說,目前雲林縣每天垃圾清運量近370公噸,因多數家庭未妥善分類,便當盒及飲料杯夾雜在一般垃圾中,因此去年起各鄉鎮清潔隊展開稽查行動,清潔隊員隨機破袋稽查,並一再苦口婆心宣導,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甚至發生爭執,但仍努力不懈,終見成果。

張喬維表示,截至今年7月全縣資源回收率已由46%提升至51.32%,一般垃圾量也較去年同期間相比減少5.47%,顯示民眾在垃圾分類的配合度逐漸提升,同時廚餘回收量也增加41.46%,有效降低一般垃圾產生量,較往年同期已減少1萬公噸。

環保局說,最近被焚化廠退運的比例也下降一半,多數鄉鎮平均都已有3個多月未遭焚化廠退運,最長者為古坑鄉,從今年2月中旬後便再無退運紀錄,呼籲民眾持續落實垃圾分類。

張麗善表示,全國運動會10月即將在雲林登場,期間預估將有5萬人到縣內,期待全民持續努力,做好相關市容等清潔,讓大家充分感受雲林的人情味和整潔環境。

雲林頒獎表揚民間企業及團體實施綠色採購績優單位。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頒獎表揚民間企業及團體實施綠色採購績優單位。記者蔡維斌/攝影
小小環保尖兵操作小型挖土機,學習垃圾分類,相當有趣。記者蔡維斌/攝影
小小環保尖兵操作小型挖土機,學習垃圾分類,相當有趣。記者蔡維斌/攝影
環保園遊會有獎徵答和領獎民眾大排長龍。記者蔡維斌/攝影
環保園遊會有獎徵答和領獎民眾大排長龍。記者蔡維斌/攝影
小小環保尖兵操作小型挖土機,學習垃圾分類,相當有趣。記者蔡維斌/攝影
小小環保尖兵操作小型挖土機,學習垃圾分類,相當有趣。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 張麗善 環保局長

延伸閱讀

影/高雄中鋼煉焦廠火警竄濃煙 環保局認定違規依法開罰

雲林廣播人帶著廣播去旅行 引領偏鄉老人重現生活熱力

操作火箭彈小朋友直呼過癮 全民國防教育首度移師雲林

高雄環保局垃圾車路口闖紅燈左轉未禮讓行人 違規行為全都錄

相關新聞

台南風神廟交陪境大力相挺解除危機 搶救下個目標「南山公墓」

台南市中西區風神廟後方有塊地,本來原地主興建5樓民宿,但地方擔心施工會危及風神廟的建物結構,加上天際 線遭阻。法界、文法...

「築蹟眷影」老眷村當舞台演活歷史 雲林古蹟日融合藝術超有感

配合全國古蹟日,雲林流動藝術系列饗宴,以「築蹟眷影」為主題,今天在虎尾建國眷村文化園區登場,結合古蹟、劇場、文創、味覺與...

搶救台南黃金海岸沙灘退縮 離岸堤、養灘雙軌前進穩沙源

行政院日前同意補助11.9億元對台南七股潟湖沙洲展開短中長期的沙洲護育計畫,而南區黃金海岸沙灘也在流失,為守護海岸,水利...

台南運動嘉年華市長黃偉哲帶頭動 不止於競技應融入生活

台南市體育局推展全民運動,運動嘉年華今天在市立體育場旁「體育之心」登場,除了有精采的運動展演,還有25種免費運動體驗項目...

雲林堅持破袋稽查垃圾減量萬噸 世界清潔日表揚有功人員

雲林縣每日平均垃圾量大約370公噸,環保局去年起執行隨車破袋稽查,發現縣內多數家戶未妥善分類回收,經各清潔隊努力勸導或拒...

卓榮泰視察嘉縣番路鄉農會 推動冷鏈技術助農業升級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到嘉義縣番路鄉農會關心柿子產業的發展與未來規畫,肯定在地柿餅清爽不過甜,既健康又美味,值得大力推廣。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