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漲聲預備?電價審議會明登場 民生電價擬微調「平均調幅曝光」

等不到愛妻返家…5旬婦散步誤踩「化骨水」慘死 溶液遭棄置10年

晚景淒涼!前工程師年薪百萬淪「下流老人」 打工維生悲吐1事

2025嘉義市古蹟日活動 9/20-21登場

照片取自嘉義市政府
照片取自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政府珍視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致力推動文資生活化。今年適逢「嘉義建城320+1年」,為歡慶城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並響應每年9月第3個週末「全國古蹟日」,文化局擴大推出「祀神Town」、「跨古論今—低碳綠行大南方」兩大系列活動,不僅重新詮釋在地文史與宗教信仰,也鼓勵民眾跨域走訪文資景點,促進城市文化交流的傳承與創新。

嘉義市長黃敏惠指出,嘉義市不只是「有故事的城市」,更是懂得把文化融入生活的城市。今年古蹟日從諸羅建城歷史出發,回顧西元1704年設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並分別祀奉不同的守護神,護佑城內居民安居樂業。當時因城廓形似桃子,而有「桃城」別名。雖然城門現已不存在,但這些神祇仍在鄰近城門舊址的廟宇,持續守護嘉義,包括東安宮的關聖帝君(東門)、朝天宮的媽祖(西門)、鎮南聖神宮的觀音菩薩(南門),和開甲廟的玄天上帝(北門),成為市民重要精神支持。

黃敏惠市長指出,除了深根嘉義市在地文史外,這次更拓展視野,串聯南部縣市多處重要文化資產景點,規劃9月全月主辦「跨古論今—低碳綠行大南方」系列活動,透過跨域宣傳、共同行銷等方式,攜手推動文資盛事──全國古蹟日,且發行「南方文資護照」,結合跨域集章挑戰,以「一章一景」串聯成一場豐富精彩的文化旅程,體驗南方文化底蘊與永續價值。

文化局謝育哲局長認為,文化是可以被參與、被感受的生活日常。這次「祀神Town」主視覺,由知名插畫家小高潮色計事務所「色長」操刀設計,結合城門守護神,大玩創意,以「桃城」為靈感,結合「錢湯(澡堂)」概念,打造一座充滿神明泡湯趣味的空間──「四神湯」成為象徵性的湯池,守護神祇也在此小憩養神,運用「祀神」與「town(城)」的雙關語,幽默傳遞「神明們所守護的桃城」意象,重新詮釋在地文史與宗教信仰,讓民眾輕鬆親近文化資產,感受嘉義市的生活美學與文化能量。

文化局表示,2025嘉義市古蹟日──「神Town」,將於9月20日、21日盛大登場,包含走讀工作坊、多元DIY課程、傳統藝文表演、主題特展、講座與「再生進行市」市集等,靜態展覽與互動體驗並行,內容豐富多元。其中「6條城門古道走讀暨工作坊」,請來專業講師親自帶領,實地走訪城門舊址與周邊重要地景,深入認識諸羅城發展脈絡與在地文化故事;工作坊則聚焦3項主題工藝,包含具時代意義的「三合土」—以糯米汁、紅糖、水與石灰混合而成,代表先民智慧與土地情感;融合民俗信仰與生活日用的現代「香火袋」,以及結合主視覺美學的「絹印」,透過親手操作,體驗傳統工藝的文化價值與當代轉譯的創新魅力。

聚傳媒

嘉義 古蹟 文化資產

延伸閱讀

限時2天「台南這些古蹟」免費開放!2025「全國古蹟日」免門票 文藝一日遊「國定古蹟、市定古蹟到歷史建築」全集齊

2025全國古蹟日/松菸「2025原創基地節」響應聚焦鐵道史 主視覺搶先看

賴清德取消嘉義市座談 嘉縣市長提名選對會由莊瑞雄主責原因曝

2025全國古蹟日/公認台北稀有古蹟參觀僅一天!網友:一定要朝聖

相關新聞

台南街道美術館獲金點設計獎標章 海安路藝術造街20年有成

經濟部金點設計獎揭曉,台南市「街道美術館:海安路藝術造街20年」,榮獲整合設計類「金點設計獎標章」。市長黃偉哲表示,此一...

台塑結合紅十字會秋節送暖 把愛送到雲彰千餘戶家庭

台塑企業的台塑石化、台灣塑膠工業、南亞、台化4大公司今天提前秋節送暖,共同捐贈麥寮廠區鄰近7鄉的1387戶低收入戶,每戶...

午後1小時近百毫米短延時強降雨 嘉市部分道路積水迅速消退

受到午後熱力作用與颱風外圍環流的共同影響,嘉義市東區下午3時多突降豪雨,短短1小時就降下92毫米雨量,3小時累積雨量達9...

臺南「夜奇鴨」前進鹽水夜市推「月津八景」

台南超人氣夜市吉祥物「夜奇鴨」17日晚偕同台南市長黃偉哲首度前進鹽水夜市,攜手共同推廣鹽水「月津八景」,促進在地觀光。臺南市長黃偉哲並現場發放夜市銅板抵用券,鹽水夜市自治會也加碼支持,吸引不少民眾排隊

2025嘉義市古蹟日活動 9/20-21登場

嘉義市政府珍視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致力推動文資生活化。今年適逢「嘉義建城320+1年」,為歡慶城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並響應每年9月第3個週末「全國古蹟日」,文化局擴大推出「祀神Town」、「跨古論今—

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打頭陣 偶師許家誠演自己的人生故事

雲林國際偶戲節9月22日至10月12日登場,金掌獎、青年金掌獎打頭陣,本月22至28日將由全國12個劇團在虎尾同心公園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