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每天吹冷氣+3支電扇狂吹 電費僅198元…她曝省電撇步引熱議

男花40萬「陰莖增大術」竟喪命 執刀醫師丁斌煌移送北檢

僵局未解…央行未鬆綁房市管制 專家:預售市場恐重回冷風暴

影/台南交通安全向下扎根 黃偉哲:大人要以身示範

台南市教育局今舉行人本交通-停讓文化及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計畫專案記者會,學生用行動劇傳達交通安全觀念。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教育局今舉行人本交通-停讓文化及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計畫專案記者會,學生用行動劇傳達交通安全觀念。記者鄭惠仁/攝影

9月是全國「交通安全月」,台南教育局今舉行人本交通-停讓文化及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計畫專案記者會,下營國中學生以國、台、英語演出行動劇,傳達交通安全正確觀念,市長黃偉哲與師生代表宣誓「車輛慢看停 行人安全行」,型塑停讓文化,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識,打造行人與駕駛人互相禮讓的友善交通環境。

黃偉哲說,台南雖然純樸,但遵守交通安全的習慣還是要從小養成,大人要以身示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也要把交通規則內化為生活一部分,不要長大違反交安。大家都能遵循交通安全,台南市就能成為最好的城市。

黃偉哲強調,維護學童交通安全是施政重點,南市積極投入對學生通學安全的軟硬體改善,從2019年起已向中央爭取超過13.2億改善102校的通學步道,新學年度起持續提案爭取經費。另,全面推動交通安全教育融入校訂課程、結合品德教育推動交安有品計畫,透過自行車騎乘研習營、大台南交通教育主題館參訪等管道,由課程、宣導及活動中落實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每年的9月為「交通安全月」,配合中央政策以「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為口號,並以「車輛慢看停」及「行人停看聽」為宣導重點,希望各校能落實課程執行、活動宣導、整合資源規畫戶外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課程,透過親師共同協力,培養孩子終身受用的交通安全素養。

交通安全教育輔導團也全力協助教師增能,將交通安全課程列入學校總體課程計畫中,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執行率100%。也開放各校申請交通安全結合戶外教育體驗專案及自行車體驗營計畫申請,合計核定76校執行。

教育局提醒學生,謹記交通安全守則「我看得見你 你也看得見我」,鼓勵學童「舉手過馬路」,並提倡「穿越道路五步驟:停、看、轉、揮、動」的自我保護觀念,也呼籲駕駛能優先禮讓行人,尤其是學童。

台南市教育局今舉行人本交通-停讓文化及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計畫專案記者會,傳達交通安全觀念。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教育局今舉行人本交通-停讓文化及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計畫專案記者會,傳達交通安全觀念。記者鄭惠仁/攝影

行人 台南 教育局

延伸閱讀

台南騎士害怕的新灣橋終改建 市長立委趁機抱怨財劃法

醫見民調吃驚「他」讓民進黨鐵票板塊崩盤 剖析台南2026恐變天

臺南榮登全台唯一入選「亞洲十大街頭美食城市」

麻豆文旦節9/20登場 黃偉哲籲認清品牌

相關新聞

午後1小時近百毫米短延時強降雨 嘉市部分道路積水迅速消退

受到午後熱力作用與颱風外圍環流的共同影響,嘉義市東區下午3時多突降豪雨,短短1小時就降下92毫米雨量,3小時累積雨量達9...

台塑結合紅十字會秋節送暖 把愛送到雲彰千餘戶家庭

台塑企業的台塑石化、台灣塑膠工業、南亞、台化4大公司今天提前秋節送暖,共同捐贈麥寮廠區鄰近7鄉的1387戶低收入戶,每戶...

臺南「夜奇鴨」前進鹽水夜市推「月津八景」

台南超人氣夜市吉祥物「夜奇鴨」17日晚偕同台南市長黃偉哲首度前進鹽水夜市,攜手共同推廣鹽水「月津八景」,促進在地觀光。臺南市長黃偉哲並現場發放夜市銅板抵用券,鹽水夜市自治會也加碼支持,吸引不少民眾排隊

2025嘉義市古蹟日活動 9/20-21登場

嘉義市政府珍視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致力推動文資生活化。今年適逢「嘉義建城320+1年」,為歡慶城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並響應每年9月第3個週末「全國古蹟日」,文化局擴大推出「祀神Town」、「跨古論今—

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打頭陣 偶師許家誠演自己的人生故事

雲林國際偶戲節9月22日至10月12日登場,金掌獎、青年金掌獎打頭陣,本月22至28日將由全國12個劇團在虎尾同心公園展...

影/台南交通安全向下扎根 黃偉哲:大人要以身示範

9月是全國「交通安全月」,台南市教育局今舉行人本交通-停讓文化及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計畫專案記者會,下營國中學生以國、台、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