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罕見搶水文化 濁水溪畔重現籠仔笱

雲林縣林內鄉民早年為灌溉農田,自製「籠仔笱」引濁水溪灌溉,發展出搶水文化,為傳承逐漸被遺忘的搶水文化,「林內教芋部」今明兩天舉辦搶水比賽,今由學生組登場,不少學生第一次踩在泥巴田裡,相當興奮。記者陳雅玲/攝影
雲林縣林內鄉民早年為灌溉農田,自製「籠仔笱」引濁水溪灌溉,發展出搶水文化,為傳承逐漸被遺忘的搶水文化,「林內教芋部」今明兩天舉辦搶水比賽,今由學生組登場,不少學生第一次踩在泥巴田裡,相當興奮。記者陳雅玲/攝影

雲林縣林內鄉民早年為灌溉農田,自製「籠仔笱」引濁水溪灌溉,發展出搶水文化,為傳承逐漸被遺忘的搶水文化,「林內教芋部」今明兩天舉辦搶水比賽,今由學生組登場,不少學生第一次踩在泥巴田裡,相當興奮,林內教芋部負責人林建安表示,今年已開發籠仔笱教具,將供在地學校教學使用。

「林內教芋部」今舉辦搶水比賽,兩天共有16隊參加,今由國小組搶先登場,小朋友合力扛著籠仔笱在泥巴田中競速,有人雙腳深陷泥巴動彈不得,一出發就「卡住」,重興國小一名小朋友說,這是第一次體驗踩在泥巴田裡的感覺,雖然泥巴噴到臉上,仍覺得很有趣。

林建安表示,早期民眾在旱季引水灌溉,以竹子自製頭寬尾窄的「籠仔笱」,堆疊成壩,引濁水灌溉良田,是在地獨特的搶水文化,但近年隨著時代演變,年輕一輩多不知,林內教芋部透過搶水比賽重現,希望下一代不忘飲水思源。

林建安表示,明天另有限量手工籠仔笱DIY體驗、免費芋頭料理品嘗,今年林內教芋部也開發出迷你籠仔笱教育,將供在地學校教學使用,讓早年搶水文化得以傳承。

雲林縣林內鄉民早年為灌溉農田,自製「籠仔笱」引濁水溪灌溉,發展出搶水文化,為傳承逐漸被遺忘的搶水文化,「林內教芋部」今明兩天舉辦搶水比賽,今由學生組登場,不少學生第一次踩在泥巴田裡,相當興奮。記者陳雅玲/攝影
雲林縣林內鄉民早年為灌溉農田,自製「籠仔笱」引濁水溪灌溉,發展出搶水文化,為傳承逐漸被遺忘的搶水文化,「林內教芋部」今明兩天舉辦搶水比賽,今由學生組登場,不少學生第一次踩在泥巴田裡,相當興奮。記者陳雅玲/攝影
林內教芋部負責人林建安(左)表示,今年已開發籠仔笱教具,將供在地學校教學使用。記者陳雅玲/攝影
林內教芋部負責人林建安(左)表示,今年已開發籠仔笱教具,將供在地學校教學使用。記者陳雅玲/攝影
雲林縣林內鄉民早年為灌溉農田,自製「籠仔笱」引濁水溪灌溉,發展出搶水文化,為傳承逐漸被遺忘的搶水文化,「林內教芋部」今明兩天舉辦搶水比賽,今由學生組登場,不少學生第一次踩在泥巴田裡,相當興奮。記者陳雅玲/攝影
雲林縣林內鄉民早年為灌溉農田,自製「籠仔笱」引濁水溪灌溉,發展出搶水文化,為傳承逐漸被遺忘的搶水文化,「林內教芋部」今明兩天舉辦搶水比賽,今由學生組登場,不少學生第一次踩在泥巴田裡,相當興奮。記者陳雅玲/攝影

朋友 傳承 濁水溪

延伸閱讀

影/空拍畫面曝光!大寮良田遭不肖業者堆置建築廢土 高雄市府將嚴辦

大寮農田爆非法回填廢棄物成廢地 陳其邁震怒:嚴查嚴辦

外埔水美路水溝淤積湧水至路面 原來是農民灌溉水門開太大

喜迎成團40年 朱宗慶打擊樂團「泥巴」全新改版

相關新聞

雲林麥寮將建轉運站 落腳貨櫃市集

雲林縣麥寮鄉每周近500車次公車運轉,遲遲沒有轉運站,公車站點多數位於街區道路,影響交通,縣府規畫設置客運轉運站,前天與...

嘉義民雄大士爺祭登場 祭典遊戲、展覽邀親子同樂

一年一度的嘉義縣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昨天登場,廟方清晨舉辦祈福儀式,董事長周漳炎率董監事及信眾團拜,為大士爺神尊開光,昨起至...

機車限速40惹怨 南科樹谷園區慢車道暫停取締

台南樹谷園區樹谷大道是安定、永康等區通勤南科要道,機車流量大,慢車道頻傳事故,7月起測速照相速限僅40公里,許多人被罰,...

「卡比胖拉」明天現身安平漁人碼頭 交管措施報你知

台南安平區明天將迎來療癒系天王「卡比胖拉」。備受矚目的「2025卡比胖拉出沒注意!台南萌翻天」活動將從明天起到10月19...

百年罕見搶水文化 濁水溪畔重現籠仔笱

雲林縣林內鄉民早年為灌溉農田,自製「籠仔笱」引濁水溪灌溉,發展出搶水文化,為傳承逐漸被遺忘的搶水文化,「林內教芋部」今明...

創世上半年捐款銳減公益演出門票沒賣完 斗六市長不忍出手號召

受大環境影響,創世基金會斗六分院上半年捐款比去年同期短少230萬元,雲林縣斗六市公所與創世今舉辦「愛劇在一起ESG公益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