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通學回憶 台南37歲民德陸橋要拆了

早年有許多陸橋肩負學生通行安全,因年代久遠、橋身殘破變成危橋,南市北區民德國中前的民德陸橋將在19日拆解,另有3座學校前的陸橋也將在年底前拆除,議員要求陸橋拆除需有配套措施保障通學安全,市府指出,陸橋使用率不高,身障者與長者通行不便,會逐漸拆除,回歸人本交通做好號誌和標線等安全規畫。
民德陸橋建於1988年,有37年歷史,位在西門路與公園北路口,曾是師生倚重的重要通道,因年久失修水泥、磁磚剝落危及公共安全,加上使用率低,經評估後決定拆除。
市府工務局公告將在本月15日至19日進行相關作業,19日晚間10時動工拆除至隔日清晨5時,不少人不捨說「共同記憶要消失了」。
工務局養護工程科長范炅燁表示,民德陸橋因橋墩與樓梯占據人行空間,加上學校爭取設置通學步道,經評估後決定拆除,今年陸續納入拆除計畫的還包括東區勝利國小前的懷恩陸橋、大光國小前的念慈陸橋,以及開元國小前的開元天橋,目前均已進入報廢程序,預計年底前逐步拆除。另中西區金華路協進國小前人行陸橋,已在2022年底拆除,
身為民德國中校友的市議員沈震東表示,在中央支持下,順利爭取到西門路路平專案與通學步道的建置,在學生上下學及新開幕的新光三越小北門店等營業尖峰時段,透過專用時相、左轉專用道及行穿線標線改善,取代陸橋功能,呼籲市府要持續監測車流和人流,持續改善民德商圈的交通繁榮。
范炅燁說,現行「人本交通」政策,對於使用率低、妨礙人行空間的天橋與陸橋,都會進行檢討。過去的設計思維多是「人要讓車」,因此大量興建天橋、地下道;但對於坐輪椅或需要無障礙通行的族群反而不便。現在轉向以「行人優先」為原則,調整都市設計,讓道路更符合使用者需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