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北基隆南虎尾」的虎尾大普度 可望登錄為雲林無形文資

有「北基隆、南虎尾」之稱的雲林縣虎尾中元文化祭,每年8大普度區吸引數萬人潮,也是雲林最具規模和歷史的普度盛會,但迄今這盛大的項普度竟未列入無形無文資產,縣府文觀處召集文資審議委員討論後決定「列冊追蹤」,待部分資料完備審議後,即可獲列雲林第13個民俗無形文資。
國內中元普度規模數一數二的虎尾中元文化祭,今年8大普度區更卯足全力大拼場,不僅比人氣還比新奇,一個晚上就吸引數萬人潮湧入虎尾,展現「北基隆,南虎尾」普度盛況,近年來虎尾積極爭取這項百年的民俗普度盛會,能列入雲林無形文化資產永續薪傳。
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於中元節當天親往訪視,縣府文觀處長陳璧君今天也邀集虎尾鎮公所及8大普度區代表,討論相關文資議題。
文觀處文化資產科長張力元指出,虎尾中元文化祭可追溯至清代,規模成形於日治時期。融合了清代以地方神祇為主的「大崙腳普」與日治時期新移民向舊居地亡魂祭拜的「市普」形式,1999年活動重啟並在官方與民間組織整合下,定調為「感恩月」。
他指出,每年中元節分為東、西、南、北、中、德興、福德7個普度區,2023年擴增廣雲宮張李莫府廟為第8區,各區有華麗的祭壇及琳瑯滿目的供品,年年創新別具特色,入夜市街沐浴在璀璨的燈海與歌舞聲中,熱鬧壯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潮共襄盛舉。
陳璧君表示,審查委員訪視後,讚許虎尾鎮公所在協調8大普度區爭取登錄為無形文資的努力,決議將虎尾中元文化祭「列冊追蹤」,等同已具備成為無形文化資產的潛力。
不過審查委員也期盼提報單位未來能更深入強化普度的歷史脈絡及各普度區緣由、特色的說明,以呈現更完整的文化內涵,增添邁向無形文化資產認定的希望。
目前雲林有12個民俗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其中還包括前5項也獲列國家級重要民俗,包括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口湖牽水狀、雲林六房媽過爐、馬嗚山五年千歲大科、北港進香、馬嗚山五年千歲吃飯擔、五股開台尊王過爐、水林蕃薯寮媽元宵夜巡、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崙背水汴頭跋米籮、笨港如性振玄堂八家將、崙背詔安客庄迎暗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