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旱作雜糧」一期作省下48萬噸水 相當190座泳池

為減緩地層下陷、維護高鐵行車安全,農糧署去年在雲林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嚴重區域,試辦「雜糧旱作示範區計畫」,去年推動面積34公頃,水利署監測地層下陷面積趨緩,今年提高獎勵金,鼓勵更多農民契作,面積成長至近100公頃,第一期作節水量達48萬公噸,相當於190座標準游泳池用水量。
農糧署表示,雜糧旱作示範區透過輔導具備農業經營管理及產銷拓展能力的產銷班、合作社、農產公司,與農民契作契銷,提高轉作誘因,逐步建立穩健的產銷模式,今年提高獎勵金,契作面積成長至近100公頃。
「雲林縣元長鄉雜糧產銷班第29班」透過契作制度與台中市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及無印良品、全家便利商店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鮮綠農業科技公司」除發展自主品牌,今年在示範區種植甜玉米30公頃,並開發玉米加工產品,合作通路涵蓋家樂福、全聯、好市多、新東陽及王品等知名企業。
農糧署指出,雜糧旱作種植較水稻平均每年每公頃可節水約4856公噸,今年一期作推估示範區節水量逾48萬公噸,相當於190座標準游泳池用水量,並減少碳排放量約167.4公噸CO₂e,有效降低農業灌溉地下水抽用,有助於緩解地層下陷問題。
水利署監測資料顯示,雲林縣地層下陷面積2024年226.4平方公里,相較2023年247.7平方公里,有減緩趨勢,農糧署鼓勵更多農民加入計畫,不僅讓優質國產雜糧從採收、加工到上市被大眾看見,建立穩健國產雜糧產業鏈,對減緩地層下陷也有正面成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