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再度交保...柯媽一度誤會加保金 確認後喜極而泣:真的是好孩子

柯文哲再度交保理由曝光 法院多加條件「這些人」不得騷擾恐嚇

維持交保!柯文哲19:05步出法院沿路與小草握手 應曉薇鞠躬致意

公館圓環填平地下道首上班日順暢 苗博雅:指揮人力多到不可思議

公館圓環在上午9時的車流狀況。記者邱書昱/攝影
公館圓環在上午9時的車流狀況。記者邱書昱/攝影

公館圓環13日凌晨拆除,今天是首個上班日,外界擔心恐有交通黑暗期,不過早上交通還算順暢,反對市府填平地下道方案社民黨議員苗博雅表示,今天現場指揮人力超乎預期多、綠燈秒數延長成本轉移給其他路段,且既然市府說交通順暢,為何先前要說公館圓環是交通瓶頸不保留地下道,完全違反常識。

苗博雅指出,市府曾說施工期間對公館圓環將是交通瓶頸,但今天去出現施工比沒施工期間還順暢,「完全是違反常識。」而施工期間通常會透過增派人力指揮、調整號誌秒數來減緩交通壅塞,今天公館圓環不僅現場指揮人數多到不可思議,更延長羅斯福路南北向的秒數,加成本丟給福和橋、基隆路東西向車輛承擔,也有不少車輛改掉,辛亥路今天就多很多改道車輛。

苗博雅也質疑,市府聲稱要要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最主要原因是要把交通黑暗期縮短,但若依照市府聲稱路況順暢,為何當初「不考量採拆圓環保留地下道的方式呢?」批評市府說法一直在變,但不斷拒絕參考任何其他方案,這樣不聆聽民眾心聲,單向、上對下直接做決策「總有一天會鑄成大錯。」

針對日前抗議活動出現暴力衝突,慘遭出征,苗博雅坦言,在國防、外交上,藍綠可能有不同,但在民生上,應該是可以跨黨派合作,她與民眾黨議員張志豪都是受到民間交通安全團體的邀請,善盡民意代表的職責,她也不認同網路上側翼網軍在網路上只要看到不同黨派的發言就拼命地罵,對台灣社會完全沒有幫助。

苗博雅也強調,當天7點到9點半間的「守環行動」,上台發言民眾跟參與者都保持著相當理性的態度,對交通議題也都有自己的論述,交通安全是一個不分顏色、黨派事實,這些站出來守護交通安全的人雖現在在鋒頭上,但相信民主國家公民智慧只要往對的方向走,總有一天一定會喚醒交通安全的意識。

市府副發言人蔡畹鎣表示,苗議員一開始說填平地下道會塞車,看到今天通勤日沒有塞,又拗說「施工不是解藥」;若論塞車的話,苗曾提到的拆圓環且保留地下道,才真的會造成2年交通黑暗期,前後說法自相矛盾才真的是包牌。

網路 苗博雅 公館圓環

延伸閱讀

拆公館圓環爆警民衝突!苗博雅遭出征 反批假訊息為「圍苗救蔣」

公館圓環抗議驚見蔣萬安「遺照」 藍議員批死亡威脅:檢方還不辦?

羅智強批黃暐瀚引熱議!苗博雅稱「PUA+情勒」 她反諷:苗才是PUA大師

核三延役公投7成民眾未投票 苗博雅籲政府:正視人民的沉默

相關新聞

永福橋回堵成停車場!圓環填平地下道工程 交控中心:號誌調整

台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工程,第一階段的填平公車地下道今天首遇上班車潮。有民眾在8時許,於永福橋發現汽機車回堵到新北市永和端,...

安坑輕軌班距過長惹民怨 新北捷:將持續觀察運量變化

新北捷運公司8月起針對環狀線實施加密班距,尖峰時段由5分30秒縮短至4分50秒,離峰時段由10分鐘縮短至7分30秒,實施...

立委緊盯汐科站增出口工程 預計明年10月完工

汐止區的汐科火車站每天上下火車的人很多,已經是全國第14多的火車站,只是上下班時間,月台上擠滿人,相當危險,從前年就開始施作的增設出口改善工程,卻一波三折,今年初終於復工,今(15)日,立委廖先翔緊盯進度,再次邀請相關單位人員現場會勘,了解目前的施工狀況還有進度,預計整體工程會在明年10月底完工。

淡江大橋合龍在即 地方期待觀光效益

淡江大橋進入合龍最後階段,預計明年5月正式通車,地方已對觀光效益充滿期待。隨著橋體最後一塊閉合節塊將在近日吊裝完成,淡水...

影/吊掛最後節塊等待明日合龍 淡江大橋閉合前夕陽美景

淡江大橋最後一個鋼構節塊,編號「26B鋼橋節塊」,下午拖運到淡水河口運往大橋下,進行吊掛作業,為明天上午合龍祈福儀式及最...

全國漁民節新北淡水登場 總統與市長表揚優秀漁民

114年全國漁民節頒獎典禮在淡水漁人碼頭福容大飯店登場,共表揚全國12位模範漁民以及23位優秀漁民,活動開場由大提琴家張正傑與樂團,將藝術結合漁業文化帶來了精彩的表演,,這次新北市共計有2位模範漁民、3位優秀漁民及1位模範外籍船員獲獎,包括獲選模範漁民的淡水區漁會李明樺,展現新北漁業堅強實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