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圓環倒數...在地爭議填地下道 局長:工期2個月與2年的差異

台北公館圓環拆除倒數,第一階段工程是在地爭議的填平公車地下專用道。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今說明,封填地下道是考量避免拉長工期到2年,也避免打基樁而觸及到捷運綠線的風險。他強調,市府和各大院校專家、顧問公司及肇事鑑定等商討,並非先射箭再畫靶。
近期不少民團針對填平地下道提出疑義,謝銘鴻說明,地下道是鏤空,公館圓環拆除後,會有車流行經,需要考量負重問題。新工處也有說明,若不填平,屆時需要打15公尺深的基樁,但此舉恐會觸及到捷運綠線,帶來更大風險。
他說,如果維持地下道,工程會拉長到2年,屆時拆除圓環工程需要封閉一條車道,僅剩二車道,「如果像是坑洞一樣填平工期是2個月;因此工期就會是2個月和2年的差異。」
他也研究了相關文獻,填平的覆蓋工法確實更快、更有效益。之後所有工期結束,路面也會增加左轉車道,若不填平地下道則依然是三線車道,左轉屆時會要繞行很遠,幾經權衡和評估下,不得不的作法。
另外,民團呼籲以標線試辦後,再看是否廢除圓環。謝銘鴻說明,當初有以國外曾做標線型改善的圓環研究,確實一開始會有效,但是二到三年後漸漸沒有效果,主要是缺乏實質的隔離。
拉到公館圓環來看,他說,許多機車駕駛還是會有壓線,尤其在高速、轉彎半徑大的情況下,很難依照圓環的標線曲線行駛。經過與專家學者反覆論證後,慎重的思考下還是以拆除並改為正交路口作為改善。
謝銘鴻說,交工處長等市府也多次拜訪過里長,並與民團溝通,也邀集了不同學校的專家學者、顧問公司及肇事鑑定方等,並非沒有專業。市府秉持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定義的綜合性指標CBI,並非僅有A1事故死亡,還要納入A2、A3發生頻率等,非先射箭再畫靶。
謝銘鴻強調,市府持續不斷溝通,也會將QA問題,以所有簡報放在台北交通大家談的臉書專頁上,向民眾釋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