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國人去年被騙百億美元 美國務院宣布制裁東南亞線上詐騙

運動部今掛牌 金牌部長李洋就任

柯文哲今過火爐踩瓦都對了!這組數字卻出包 專家示警:恐有變數

美參議員促擴大對台能源出口 鼓勵台灣使用核能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芮基茲(Pete Ricketts,圖)。美聯社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芮基茲(Pete Ricketts,圖)。美聯社

中共對台脅迫不斷,美國跨黨派聯邦參議員提出「台灣能源安全與反禁運法案」,要求美政府優先推動並促進對台天然氣出口、鼓勵台灣使用核能,並確保在突發情況下能源運輸能抵台,以因應中共威脅。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芮基茲、小組民主黨首席議員昆斯4日共同提出「2025年台灣能源安全與反禁運法案」。

根據芮基茲辦公室發出的新聞稿,這項法案目的為擴大美國對台灣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支持台灣能源基礎建設,確保在突發情況下,能源運輸能抵台。目前台灣能源幾乎全仰賴進口,使其容易受到中共脅迫、挑釁等行動的威脅。

法案將要求美國政府優先推動並促進對台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與台灣政府討論強化其進口及儲存能力;要求美國在網路安全、聯合演訓、人才培育及緊急應變計畫等方面和台灣合作,加強建構能源基礎設施韌性能力;授權成立「美台能源安全中心」,促進能源安全與韌性領域的對話及學術合作。

另外,法案也鼓勵台灣維持核能作為一項能源來源,並利用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等新型核能技術,美國在能源領域將優先協助台灣並進行合作;擴大美國海事局的戰爭風險保險計畫,使其涵蓋外籍船舶在因軍事侵略風險升高、商業保險無法承保下,運輸能源資源等重要物資到台灣或其他戰略夥伴的情況。

共和黨籍的芮基茲表示,能源安全是台灣一大弱點,釋放美國能源資源及專業以強化台灣韌性,符合美、台國家安全利益。「北京最想要的就是在不發動戰爭下,強行實現統一,我們應盡全力複雜化習近平企圖脅迫台灣投降的計畫」。

昆斯則指出,他和芮基茲今年稍早訪問台灣時,親眼看到中國大陸日益增長的挑釁行為。大陸會用一切手段威脅台灣,不僅是軍事,還包括像是干擾台灣燃料進口的灰色地帶戰術。

他說,這項法案「將透過讓台灣能採購更多美國燃料並鼓勵與美在次世代核能方面進行合作,讓台灣在能源上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幫助穩定區域局勢」。

關稅 川普

延伸閱讀

美派10架戰機赴加勒比海 川普否認圖推翻委國政權

美國將主辦2026年G20峰會 地點在川普自家渡假村

英媒:93閱兵前 美台國防官員降級改在阿拉斯加密會

川普簽行政命令豁免多項產品關稅 曝降稅與否「取決這些條件」

相關新聞

「環工幫」掌控環評?一圖看各專業領域占比、環評爭議

環境部第2屆環評委員名單出爐,環團批評是「環境工程聯誼同樂會」,醫療、公衛、氣候相關專業環委「被消失」,21名環委中工程...

歷史上的今天/1956年北市長老教會神學院 售台泥改建

1956年9月9日,基督教長老教會把位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13號的神學院校舍,以新台幣280萬元的代價賣給台灣水泥公司。原本在房頂上的十字架被取去,神學院的牌子也被拆下,門口改掛了一個長本牌寫著「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職工福利社」字樣,綠色的大門緊緊的關著,顯得異常冷落淒涼。 水泥公司預備把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築物整個拆除,翻建一座新式的六層巨廈,以備水泥公司辦公之用。這座房子的左鄰右舍現對這相聚四十年的老屋寄以永別的惋嘆。

雨區擴大11縣市大雨特報 恐一路下到晚上

.中央氣象署下午15時20分針對11縣市發布大雨特報,恐一路下到晚上。氣象署指出,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8)日新北、新竹、嘉義、高雄山區及東半部、苗栗至南投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山區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水。

批美濃大峽谷案市府失職 柯志恩:追查到底 絕不退讓

高雄「美濃大峽谷」案,引發高雄市民和國人關注。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說,她接獲陳情後、直擊現場揭露弊案,側翼卻出來洗地說「市府...

圖解安眠藥用藥趨勢 3大原因青少年族群逆勢增

國衛院分析全國2014與2018年鎮靜安眠藥使用調查結果,青少年比率從0.4%上升至0.8%,4年間使用比率翻倍,醫師表...

歷史上的今天/1954年戡亂時期監所人犯條例 首批獲釋

1954年9月8日,戡亂時期監所人犯處理條例實施後,台灣省第一批獲得該條例獲釋的人犯60名,晚上九時帶著滿臉笑容,自台北監獄的邊門走出,恢復自由。該60名為最先獲釋的幸運者,其中女犯4名、男犯56名,因司法當局不願公佈其名單,究竟是誰已獲釋,不得而知,但據聞曾經轟動全省的第八建築信用合作社在押的理監事顧希平、談峻聲、于覺生、梅庚等,就在最先獲得保釋的這一批60名中離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