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警訊?台積電創新高、台股爆量近5900億元 下跌家數卻遠多於上漲數

北檢抗告…柯文哲7000萬交保有變?高院:今夜不裁定

非事前審查!陸委會:公務人員赴港澳需提前通報 明年起違者懲處

台北水舞嘉年華周末登場連演37天...還有「水火共舞」限定場

2025台北水舞嘉年華周六在松山錫口碼頭彩虹橋登場。圖/北市觀傳局提供
2025台北水舞嘉年華周六在松山錫口碼頭彩虹橋登場。圖/北市觀傳局提供

2025台北水舞嘉年華周六在松山錫口碼頭彩虹橋登場,今年全面升級,不僅首創河面、橋面「雙水舞」打造120米「雙水幕」水舞平台。還首度推出水舞結合七彩低空焰火的「水火共舞」限定場,在9月13日開幕日和10月4日「追愛音樂祭」2天震撼登場。

台北市觀傳局指出,周末開幕當晚最大亮點就是晚間6時30分登場的「水火共舞秀」,七彩水舞結合震撼的低空焰火,加上雷射光效、火龍等特效,呈現爆破、拱門、風車、太陽等多款空中搖擺噴泉,視覺效果再升級;緊接著在晚間7時,YOYO藝人將以星光踢踏舞與水舞共演,呈現別具特色的「人水共舞」。

觀傳局表示,今年的水舞嘉年華從9月13日至10月19日,連續37天精彩連連,從開幕日開始,每天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每30分鐘都有一場由燈光、水舞與音樂交織的繽紛展演,也預告接下來每周末都有主題互動舞台。

此外,觀傳局表示,今年的水岸環境也全面升級,北市府水利處特別在活動場域全新打造眺望平台、水岸階梯及座椅等水岸休憩空間,民眾由基4號疏散門進入即可抵達。

觀傳局推薦民眾可以站在眺望平台上俯瞰水舞全景,也可以坐在面向基隆河的整排水岸階梯上,邊享用美食,邊悠閒觀賞水舞展演。現場還有愛情藝術牆及LOVE等打卡點,讓遊客在欣賞水舞之餘,也能感受浪漫氛圍與全新水岸風貌。

為避免演出期間水舞噴濺至人身,觀傳局指出,每場演出前5分鐘,彩虹橋將進行雙向管制,演出結束後即恢復通行;另松山側從成美長壽橋至麥帥一橋間的自行車道,在9月13日下午5時至晚間10時也進行管制,請民眾改道內湖側騎行,請民眾多加配合注意。

觀傳局指出,水舞展演活動場域交通,可搭乘捷運至松山站或火車到松山火車站下車後,步行即可抵達基4號疏散門進入活動會場,觀傳局邀請大家多加利用大眾運輸工具,並跟著現場路線指引,每天晚上一起到基隆河畔,欣賞精采水舞展演,與親朋好友共度浪漫時光。

2025台北水舞嘉年華周六在松山錫口碼頭彩虹橋登場。圖/北市觀傳局提供
2025台北水舞嘉年華周六在松山錫口碼頭彩虹橋登場。圖/北市觀傳局提供
2025台北水舞嘉年華周六在松山錫口碼頭彩虹橋登場。圖/北市觀傳局提供
2025台北水舞嘉年華周六在松山錫口碼頭彩虹橋登場。圖/北市觀傳局提供

觀傳局 火車站 北市府

延伸閱讀

配合台北水舞嘉年華放煙火 基隆河水域船行管制

彰化畜產嘉年華活動起跑 羊肉節率先登場

「2025台北水舞嘉年華」 9/13盛大登場

台北水舞嘉年華13日登場 連續37天閃耀彩虹橋

相關新聞

大雨狂炸13縣市!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 「一路下到晚上」

中央氣象署今下午5時針對13縣市發布大雨特報,影響時間持續到入夜,大雨警戒區包含新竹縣山區、苗栗縣山區、台中市山區、南投...

整理包/立百病毒不排除列法定傳染病!致死率最高75% 症狀、傳染途徑一文看懂

南韓疾病管理廳最新宣布,新增「立百病毒感染症」為第一級傳染病。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我國於2018年起將其列為重點監視疾病,如觀察國際疫情出現明顯變化,不排除考慮列為法定傳染病。「聯合新聞網」整理什麼是立百病毒?感染途徑、臨床症狀及預防方法。

失智風險高44%!最新研究吃多「這類食物」 罹患帕金森氏症機率增2.5倍

看似便利的泡麵、即食冷凍餐,卻可能是悄悄傷害大腦的元兇!營養師薛曉晶提醒,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長期攝取大量超加工食品,會顯著提高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根據2024年發表於《Journal of Neurology(神經病學雜誌)》的統合研究,分析逾50萬人數據後發現,攝取量較高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達44%。

韌性特別條例挹注⋯衛福部加發生活津貼 109萬弱勢受惠、最高多領1萬3

行政院訂定「韌性特別條例」,發給衛福部360億元,其中200億元挹注健保基金,其餘則與地方政府合作,提升弱勢民眾相關津貼...

沒吃甜食血糖卻飆高?壓力是「隱形共犯」 3招教你控糖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根據Nature研究指出,遇到壓力時,大腦杏仁核透過特殊的神經路徑,叫肝臟趕快生產葡萄糖,讓血糖瞬間上...

陳世凱曝3步驟救國旅!再提高鐵延伸屏東、「屏南快速道路」直達恆春

丹娜絲颱風及0728豪雨重創南台灣,觀光發展也受到影響,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將依3步驟逐漸復甦南部交通及觀光,透露未來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