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台高層低調會晤?傳俞大㵢接觸川普政府權力中樞 知情人士洩口風

賺到?理財專家點名「6種日用品」反讓荷包失血 瓶裝水也上榜

美中熱線!川習通話提前1小時開始 台灣議題預期仍將是重點

AI搶才大戰開打 Cake職涯博覽會下月4日登場 300萬年薪工作等你來

AI熱引發的搶才大戰開打,相關職涯博覽會都開出高薪職缺。(路透)
AI熱引發的搶才大戰開打,相關職涯博覽會都開出高薪職缺。(路透)

AI半導體浪潮引爆全球人才需求,高薪成為企業搶才的必要條件。根據國際專業人力平台Cake調查,近九成Z世代青年將薪資列為職涯方向首選。為回應新世代需求,由Cake主辦的「2025 Career Fair職涯博覽會」將於10月4日(周六)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

該博覽會今年規模再創新高,集結超過150家知名企業與組織,包含 Google、精誠資訊、台灣大哥大、全聯集團、羅技電子、法國巴黎人壽等,釋出上千個職缺。不少企業祭出年薪300至400萬元的高薪工程職缺,積極網羅軟體與 AI 領域的專業人才;也有企業提供月薪上看7萬元的儲備幹部計畫,吸引新世代投入管理職涯。除了薪資誘因,企業也愈加重視長期發展,例如推動導師制度、跨部門輪調與清晰的晉升路徑,幫助青年在AI驅動的職場中持續成長。

活動也特別鎖定產業熱點與人才痛點,首度攜手產發署舉辦「半導體國際人才產學交流活動」,專為國際理工人才設計,除企業分享產業趨勢外,更規劃1對1人資快速面談,由義隆電子、台灣美光、矽品、世界先進、穎崴科技等指標半導體企業參與,協助國際人才快速鏈結產業。

此外,為了提供更完整的職涯探索服務,活動也攜手青年署共同推出「2025 勇往職前 ▸▸ 探索無限 職涯博覽會」,讓新世代求職者無論是即將踏入職場的大學生,或是尋求轉換跑道的青年,都能一次探索不同職涯階段的可能性,現場尋找符合需求的實習與全職機會。

同時,Cake 也將舉辦「2025 International Talent Connect 國際人才交流論壇」,鎖定國際商管與文科人才,聚焦職場文化適應、語言與法規等挑戰,並提供專家座談、履歷健檢與勞動法規指南,幫助國際人才更全面掌握在台發展機會。

今年博覽會規劃三大主題講座:「高薪職涯地圖」、「未來工作力」、「個人職涯品牌」。內容涵蓋熱門產業趨勢、AI工具應用與個人品牌經營,強化青年面對快速變動市場的應變力,並引導參與者走出具策略性的發展路徑。

除了免費講座外,參與者還可參加一對一職涯諮詢,也能與百位中高階科技人才、獵才顧問及講者面對面交流,建立寶貴人脈。現場更提供AI履歷健檢與免費履歷印製服務,搭配現場徵才活動提升面試成功率。

AI 職涯 半導體

延伸閱讀

兩房雙衛成新世代購屋主流 「遠雄敦富」稀缺規劃吸睛

首屆賞鳥博覽會9/20起台中登場 設120展示攤位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16登場 AI應用引領產業升級

海外升學熱度不減!高雄美國學校大學博覽會 逾60名校齊聚

相關新聞

公教人員身心調適假併入事假計 全教總轟:欺世盜名的政策假象

行政院與考試院修正「公務人員請假規則」,新增「身心調適假」每年3天、不需檢附醫療證明。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表示,此舉表...

他自願降薪只求不扛責任、準時下班 網曝只有1職業符合

一般人在職場上都希望能有升遷加薪的機會,求職者也盼能找到有前景的公司,不過有一名網友表示找工作時,如果表明自願降薪,但條件是不扛責任、能準時下班,這樣是否有機會錄取?但貼文一出,卻遭到不少人吐槽。

零經驗就能當人資?他想轉職卻屢碰壁 內行人給建議

許多雇主徵才時,都會註明希望求職者有工作經歷,有一名網友好奇為何不少「人資」的經驗都是從0開始,但自己想應徵卻屢屢碰壁,讓他質疑這個職位難道還是得需要專業人才才能做嗎?貼文引起熱議,不少人直言想當人資根本不需要門檻。

颱風天上班交通有困難 勞動部:雇主須支付計程車費

勞動部今修正「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明確化雇主義務,今天起,當發生颱風等天然災害時,原則上勞...

勞動部試辦計畫 培訓職場霸凌調查專才

因應「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正草案增訂「職場霸凌防治」專章,勞動部正研擬相關附屬法規與規劃相關配套措施,並先行試辦「職場霸凌...

AI搶才大戰開打 Cake職涯博覽會下月4日登場 300萬年薪工作等你來

AI與半導體浪潮引爆全球人才需求,高薪成為企業搶才的必要條件。根據國際專業人力平台Cake調查,近九成Z世代青年將薪資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