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斷更新/樺加沙逼近…彰化等7縣市宣布了 22日颱風假一覽

是老化還是失智? 中醫授「2穴位」促進大腦清除廢物

中醫防治失智症包含藥物和非藥物療法,利用穴位調節氣血,加上中藥調理補氣養血,延緩病程進展。圖/123RF
中醫防治失智症包含藥物和非藥物療法,利用穴位調節氣血,加上中藥調理補氣養血,延緩病程進展。圖/123RF

最新統計資料,台灣65歲以上人口的失智率約7.99%,失智症患者約37萬人;未來20年,平均每半小時增加1位失智者。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陳旺全表示,中醫對於失智症照護分為藥物和非藥物療法,利用穴位調節氣血,加上中藥調理補氣養血,延緩病程進展。

失智症好發於年長者,許多症狀常被誤認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陳旺全今日在「2025中醫藥保健論壇」指出,失智症是一種疾病,失智與老化最大的差別是「認知功能退化」,即隨著病程發展,包含語言能力、注意力、空間判斷、抽象思考等會出現障礙,甚至伴隨幻視、妄想等症狀。

從症狀表現來判斷,與老化現象混淆的「退化型失智症」又分為阿茲海默症、額葉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患者在認知退化過程會先出現主觀認知障礙、輕度認知障礙,逐漸發展為失智。陳旺全以輕度認知障礙為例,每年逐漸轉變為失智症的比例高達10%,可謂失智症的前兆,臨床上這類也患者最多。

健保署分析資料發現,罹患失智症後,患者平均壽命為7至10年,若有效控制,可延長到10年以上。台灣已進行研究中醫、中藥對於失智症的照護成效,成果也陸續發表在國際級的期刊上,包括中藥萃取物抑制Tau蛋白過度磷酸化。陳旺全提醒,有些藥材具有活血成分,應評估是否與正在服用的西藥抵觸,或以針灸按摩改善。

陳旺全說,中醫治療失智者以益腎養心補脾為主,常用中藥以石菖蒲、何首烏、枸杞子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在穴位刺激的部分,治療失智症最常用的穴位包括百會穴、神庭穴,透過穴位刺激可提升腦部血流、促進大腦清除廢物、增進記憶力、維持語言及思考力等。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屬全身氣流交匯之處,又稱「萬能穴位」。適度刺激可以提神醒腦、改善記憶力、促進腦部血液循環。

神庭穴:頭額正中線上前髮際後五分處,按摩功用為安神利竅、改善憂鬱情緒,亦可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和失眠。

除了穴位按摩,陳旺全提醒,失智症是不斷退化的疾病,日常應著重在預防與減緩,從6個習慣增強腦力。

1.睡好覺:助微膠細胞排廢,也就是大腦的排廢系統,會少壞蛋白質在腦中累積。

2.正念冥想:每天10分鐘就能減壓,過於緊張會使大腦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導致海馬迴萎縮。

3.學習新事物:刺激大腦細胞修復,並建立新迴路,強化思考、計算和專注力。

4.動起來:規律運動與降低失智風險相關,有氧促進腦細胞增生、減緩認知功能退化。

5.打電動:手眼並用體驗電玩樂趣,擴增海馬迴和小腦的細胞,讓記憶力更佳。

6.多吃魚: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抑制發炎防退化、減少神經細胞凋亡。

患者 中醫 失智症

延伸閱讀

心臟病、失智症機率出奇低 玻利維亞傳統部落「4大長壽秘訣」曝光

奇美醫院趣推失智預防 聯手廟宇創「護腦聰明籤」

7萬人僅用中藥治療 中醫115年納三高防治計畫

一次次告別學習放手與接納 中壢天晟醫院攜手社區打造失智友善網絡

相關新聞

醫美亂象頻傳…「直美」現象將走入歷史 衛福部宣示嚴管年底上路

醫美糾紛頻傳,更有受術者死亡,衛福部宣示已到了需加強管裡的地步。衛福部長石崇良今表示,將修正特管辦法,依醫學美容不同風險...

是老化還是失智? 中醫授「2穴位」促進大腦清除廢物

最新統計資料,台灣65歲以上人口的失智率約7.99%,失智症患者約37萬人;未來20年,平均每半小時增加1位失智者。中醫...

洗頭該「站著洗」還是「倒著沖」? 醫師曝正確解法

日常小動作竟掀起鄉民大論戰!一名網友在Threads上發問:「洗頭時是站著沖還是彎腰倒著沖比較方便?」短短幾句話就引來66萬人瀏覽,留言區瞬間分成兩派熱議。

沒吃飯還是瘦不下來?營養師曝「10地雷」: 減肥不只靠少吃

已經不敢吃東西了,體重還是一直飆?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提醒,其實有「10個隱形肥胖陷阱」,不小心掉進去可能會莫名其妙變胖!

讀饗時光EP155|《戀愛條款未公開》 推理女力筆下的都會愛情犯罪

台灣犯罪作家聯會邀請4位女性作家創作了4篇都會愛情犯罪故事,集結成小說集《戀愛條款未公開》。海盜船上的花是〈獵愛攻略手冊〉這篇的作者,她說:「所有的伴侶關係,都是一連串的零和遊戲。」

肝癌總是發現得太慢?「這項檢查」是最好的保肝利器

衛福部統計,113年我國肝癌死亡人數為7513人,高居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肺癌。肝癌高死亡率主因為晚期發現比率高,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