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強度再增!11縣市豪雨連炸3天 樺加沙將達巔峰「最新路徑曝光」

柯遭羈押疑染HPV 醫揭「公廁傳染菜花」真相:傳言引恐慌

俗稱菜花的尖形濕疣,主要是藉由性接觸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圖/123RF
俗稱菜花的尖形濕疣,主要是藉由性接觸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圖/123RF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遭羈押近1年,日前以7000萬元交保,並配戴電子腳環接受行蹤管控,其妻陳佩琪抱怨交保後每日清晨被查行蹤,還爆料柯遭羈押期間疑似感染HPV病毒(人類乳突病毒)。開業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在臉書發文指出,HPV病毒有130多種,每一種都有偏好的感染部位,但是在公廁感染的風險不高。

蘇怡寧分享,近日HPV突然變得很紅,但大眾還是有一些誤會,尤其是「多數公廁有菜花病毒」的說法。首先,HPV是人類乳突病毒的總稱,已知型別超過130種,主要感染表皮、黏膜組織,但每一種都有偏好的感染部位,例如手腳皮膚、生殖器黏膜,全部都叫HPV,但名字一樣不代表性質一樣。

以平常說的皮膚疣為例,包含足底疣、手部疣、青春期疣、扁平疣等,其實都是HPV感染造成,只是型別屬於皮膚型,病毒為HPV 1、2、4、27、57型等。蘇怡寧指出,皮膚疣常見的症狀是長在手指、腳底、膝蓋甚至臉部,依據感染的型別不同,外觀有些粗糙隆起,或是表面光滑的細小顆粒狀。

「皮膚型HPV確實可以透過皮膚接觸傳染。」蘇怡寧強調,其傳染途徑需要直接而且有微小破皮的皮膚接觸,才比較容易感染。坐馬桶或是在公眾浴室光腳會被傳染嗎?理論上,馬桶座的表面乾燥光滑,病毒在這樣的環境存活時間短,且臀部、大腿皮膚通常是完整的,即使前面的使用者曾經有人罹患皮膚疣,但留下足以感染下一個人的病毒量非常低,臨床上幾乎沒有靠坐馬桶得到皮膚疣的案例。

另外,游泳池、浴室、溫泉更衣室等公共場合,赤腳踩在潮濕粗糙的地面時,若皮膚摩擦產生微小破口才比較有機會感染HPV,但這種情況也不常見,就算被感染了,多半症狀只是良性增生,不會導致癌症。蘇怡寧呼籲,不要再誤信坐馬桶會容易得到皮膚疣。

除了皮膚型的感染,生殖器型HPV也幾乎不可能靠泡溫泉或坐馬桶傳染,HPV主要仍透過性接觸或黏膜傳染,包含陰道性交、肛交、口交,偶爾有母嬰產道垂直傳染;間接傳染則是共用毛巾、刮鬍刀。從傳染途徑來看,理論上可能在公廁、公共浴池,但幾乎沒有明確案例。

而生殖器型HPV又有高危險型及低危險型,HPV 6型和11型屬於「低危險型」,是引起菜花(尖性濕疣)的常見病毒株,約90%的菜花個案由這兩種病毒引起。但是病毒只在表皮增殖,不會整合到DNA,幾乎不會導致癌症。高危險型包含16、18、31、33、45、52、58型等,這些型別具有致癌性,潛伏期可以長達10年以上。

蘇怡寧提醒,HPV 9價疫苗是目前保護範圍最廣的疫苗,同時涵蓋高危險型和低危險型,可以預防子宮頸癌相關型別也能預防菜花。完整接種疫苗、安全性行為及良好衛生習慣能有效降低HPV傳播風險,維持良好的免疫力也能幫助身體清除病毒。

HPV 病毒 馬桶

延伸閱讀

柯文哲入監染HPV…陳佩琪嘆「聽得心在淌血」 台北看守所兩點回應

柯文哲臀部現病灶自診HPV 醫:馬桶傳染難證實、須採檢釐清

爆柯文哲入監染HPV!陳佩琪:交保後每日清晨3、4時被查行蹤

台灣上廁一習慣 恐讓外國人覺得台灣落後10年

相關新聞

回響/綠建築防「窗殺」 將納鳥類友善設計

今年三月本報報導,國內綠建築原強調生態、節能與減廢,卻反成鳥類誤判的「窗殺」陷阱。立委張雅琳六月召集專家會議,要求綠建築...

勞部擬砸8千萬設海外攬才中心

勞動部明年將砸八千四百多萬,新成立「跨國勞動力延攬中心」,擴大引進外國中階技術人力。據悉,勞動部擬優先於菲律賓設置攬才據...

醫美奪命! 石崇良:手術須大外科資格

醫美糾紛頻傳,衛福部長石崇良昨表示,將修正特管辦法,年輕醫師畢業後需完成一般醫學訓練(PGY)二年,不能直接投入醫美醫療...

民代建議運動中心延長營業? 北市:滾動評估

台北市南港成德國小日前因民眾租借羽球場地,夜宿排隊引發熱議,凸顯運動場地不足。北市南港運動中心昨重新開幕,民代建議運動中...

失眠族患共眠煞 沒打呼易忽略

一名40多歲女性,長期失眠導致白天精神不濟、記憶力下降,影響工作效率。因為入睡時沒有明顯打呼,被診斷為壓力性的「單純失眠...

健康主題館/急救包也有中藥版

居家急救包也有中藥版?不少人習慣在家中備有簡易的感冒藥、腸胃藥等,以備不時之需,但除了西藥外,中醫師朱益智指出,民眾也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