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腦刺激技術能改善睡眠 安南醫院發表研究成果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指導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研究,證實穿戴式經顱光生物調節技術(tPBM)可有效改善憂鬱症個案睡眠品質,並能居家自我安全操作,為非藥物、非侵入性的精神醫療模式開創新局面,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成果引發醫界矚目。
安南醫院表示,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者在第二周起即出現明顯睡眠改善,且治療效果可持續至治療後四周,具有高度潛力成為輔助治療新選擇。
這項研究由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谷大為任台灣計畫主持人,與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安南醫院憂鬱症中心等國際團隊合作進行,是目前少數針對重度憂鬱症患者進行的穿戴式tPBM雙盲、隨機臨床試驗。
研究團隊使用tPBM裝置為頭戴式設備,透過850奈米近紅外光LED對前額葉進行光刺激,每次治療約20到40分鐘,每日1~2次。裝置設計方便家中自行操作或由家人協助,顯著提升治療可近性。
臨床試驗裝置展現良好的安全與耐受性,受試者僅少數輕微不適,且治療依從性高。研究納入12位65歲以上長者與3位血液透析病患,結果顯示該技術對生理較脆弱族群同樣適用,未見重大副作用,顯示廣泛應用潛力。
睡眠障礙是憂鬱症常見且棘手共病症狀。研究結果接受tPBM治療的個案,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數(PSQI)分數在統計上有顯著進步。雖然這次光照劑量抗憂鬱效果未顯著超越安慰劑組,但睡眠品質改善即有助整體病情穩定與預後改善。
蘇冠賓表示,許多參與者選擇在晚上或睡前使用設備,有助放鬆並可能促進大腦清除代謝物,進一步提升睡眠品質。這樣的非藥物、居家治療模式,對高齡者或慢性病患者尤具意義,可望降低依賴藥物的需求與副作用風險。
安南醫院表示,院方長期致力非侵入性腦刺激(NIBS)技術研發與臨床應用,包括rTMS、tDCS、θ波刺激等涵蓋憂鬱症、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成癮等多種精神疾病。蘇冠賓主持的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近年更整合 AI技術,推動量化腦電圖(qEEG)與認知功能數據應用,並與哈佛、麻省理工等國際學府合作,推動數據驅動個人化精神醫療模式。
蘇冠賓指出,這項穿戴式研究是實現精準個人化、可規模化精神照護關鍵一步。希望藉簡單、安全又有效裝置讓更多個案不出門也有高品質輔助治療。團隊將持續優化tPBM療程劑量與時機,並拓展臨床應用,包含遠距照護與預防性使用等。
▪️921鬼門關別說「再見」!命理師曝8大禁忌、3生肖運勢黑翻紅
▪️農曆七月半…「15個姓氏」需特別注意!命理師示警:小心抓交替
▪️中元普渡15禁忌看過來!千萬別做這事…秒惹怒好兄弟「恐連衰多年」
▪️鬼月來襲!農曆七月12生肖誰能逢凶化吉 誰要特別小心?
▪️普渡品太多拜完怎麼處理? 命理師提醒5點:千萬不能拿去退
▪️中元普渡「念一句」好兄弟恐賴著不走…專家4招淨化家中磁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