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護航廠商得標侵占公家禮盒 勞發署前北分署長謝宜容重判4年6月

台股再刷新高!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翻紅 大盤突破25700大關

ChatGPT全球使用情況公開!到底誰在用、怎麼用?OpenAI首份研究揭密

男子吃完早餐暈眩!醫發現他眼睛有這症狀…即時阻止中風發生

陳男因暈眩就醫,醫師發現他的眼睛出現明顯的眼震,加上右手有協調性不佳的問題,被診斷恐是「中風」的前兆,幸即時轉診治療才解除中風危機。圖/123RF
陳男因暈眩就醫,醫師發現他的眼睛出現明顯的眼震,加上右手有協調性不佳的問題,被診斷恐是「中風」的前兆,幸即時轉診治療才解除中風危機。圖/123RF

年逾60歲陳姓男子某天吃完早餐突然感到暈眩、噁心、嘔吐,原本以為只是壓力太大,經友人勸告才就醫,沒想到經檢查後發現,陳男的眼睛出現明顯的眼震,加上右手有協調性不佳的問題,被診斷恐是「中風」的前兆,幸即時轉診治療才解除中風危機。

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表示,頭暈是臨床常見的症狀,不論男女老少都深受困擾,但是每一種頭暈都隱藏著不同的病因,治療方式的差異極大,因此,正確的診斷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透過詳細檢查釐清眩暈的真正來源,其中一項關鍵工具就是特殊的眼震觀察儀器電子視頻Frenzel眼振鏡。

眼睛是解讀頭暈的重要窗口,當人體感受到不正常的平衡刺激時,眼球會出現不受控制的快速跳動,稱為眼震(nystagmus),正常人不會有眼震,而有些頭暈的疾病會有眼震,有些則跟正常人一樣沒有眼震。

李薰華說,醫師觀察眼震時,需要關注方向、節律與持續時間,這些都是判斷頭暈類型的關鍵依據,但有時肉眼難以察覺,甚至會因為眼睛盯著某個東西看時,大腦主動「壓抑」掉眼震而觀察不到,因此,需要借助特殊的眼震觀察儀器檢查,透過電子視頻Frenzel眼振鏡放大與遮蔽視覺注視的設計,可讓潛藏的眼震清楚顯現,幫助醫師快速區分頭暈類型。

以耳石脫落為例,脫落的耳石可能會掉在耳內三個半規管中的其中一個,醫師藉由在特定檢查姿勢時誘發的眼震,判斷掉落在哪個半規管,進而做相對應的復位治療,將掉出來的耳石轉回原本位置。而腦部疾病造成的頭暈,例如小腦中風或是腫瘤,也可能看到特殊的眼震,協助醫師早期發現潛在的腦部問題,安排更進階的腦部檢查與治療。

以陳先生為例,電子視頻Frenzel眼振鏡檢查顯示,其向上的眼震及右手協調度不佳,高度懷疑為中樞型的眩暈合併小腦功能異常。隨即將病人轉至急診、給予輸液治療及抗血小板藥物,並進一步安排腦部影像檢查、頸動脈及穿顱超音波檢查。

隨著患者的不適逐漸緩解,頸動脈及穿顱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後循環的血管極度狹窄,同時合併椎基底動脈循環不良,出現暫時性腦缺血、肢體不協調及中樞型眼震,所幸及時治療,成功挽救後續直接中風的危機。

患者 醫師 腦中風

延伸閱讀

長照3.0明年上路醫療接軌長照 衛福部擬試辦計畫盼出院準備縮短至2天

喝了還是渴?營養師點名10大「喝水壞習慣」 恐害腎臟過勞、中風風險增

疑中風?川普「臉下垂」畫面瘋傳 兩度公開露面澄清健康疑慮

嘉義新港奉天宮傳糾紛 1人氣到中風、1人當街遭搧巴掌

相關新聞

政院拍板 生育給付「補差額」到每胎10萬 試管補助最高15萬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好孕三方案」,三面向加碼生育支持,第一,中央將在既有社會保險生育給付下「補差額」,每名嬰兒一律補助10...

路徑不排除北修!粉專指它最快今晚成颱…宜花東、屏東及恆春「逃不掉」

目前有3個熱帶性低氣壓,都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其中的熱帶低壓TD21,可能下周一中颱的強度影響甚至威脅台灣。氣象粉專...

台人遊沖繩急病花數百萬!駐日代表處曝3案例:出國前3步驟保荷包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那霸分處於17日在臉書提醒國人,出國旅遊時務必購買適當的保險,以保障自身安全及避免財務損失。分處特別分享了三個今年真實發生的案例,強調風險往往在一瞬間,呼籲旅客切勿輕忽。

今明2天3颱將生成 氣象署示警:下周中颱威脅台灣 1地區恐明顯風雨

下周可能有颱風威脅台灣。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技正謝佩芸表示,今天到下周台灣附近的海面上,熱帶系統比較活躍。其中會有熱帶...

男子吃完早餐暈眩!醫發現他眼睛有這症狀…即時阻止中風發生

年逾60歲陳姓男子某天吃完早餐突然感到暈眩、噁心、嘔吐,原本以為只是壓力太大,經友人勸告才就醫,沒想到經檢查後發現,陳男...

做美甲被割傷…她十指皆染「病毒疣」!醫也驚訝:第一次遇到

近年做美甲成為流行趨勢,挑選乾淨且專業的美甲店是每個客人都要注意的事。一名女網友發文,稱自己在台中某每家店做美甲時,美甲師修剪指甲不慎割破她的手指頭,造成流血,雖然有緊急擦拭,但事後就醫,發現「每一隻指頭都有病毒疣」,店家事後的處理態度也讓她很不滿,並提醒網友:「真的要慎選店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