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催生「好孕三方案」 生1胎補助10萬元

因應少子化,行政院會今擬通過「好孕三方案」。生育給付方面,一律由中央以補助方式提高至每胎十萬元,預計二○二六年元旦上路。本報資料照片
因應少子化,行政院會今擬通過「好孕三方案」。生育給付方面,一律由中央以補助方式提高至每胎十萬元,預計二○二六年元旦上路。本報資料照片

因應少子化,行政院會今天擬通過「好孕三方案」,整體經費達七二點九億元。生育給付方面,一律由中央以補助方式提高至每胎十萬元,雙胞胎領雙倍;未滿卅九歲執行試管嬰兒療程,各胎首次補助將提高至十五萬元,醫療性凍卵補助也加碼,相關計畫已納明年度預算,預計二○二六年元旦上路。

不過,不孕症治療權威教授李茂盛認為,少子化問題複雜,提高人工生殖補助費用,雖然不無小補,但現行高房價、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及養育照顧困難等問題,仍是無解,不想生的人還是不想生。再者房價過高,也影響生育意願。

「好孕三方案」第一個方案為擴大生育補助。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表示,現行勞保、公保、農保、軍保、國保都有生育給付,金額平均三點九萬元至十萬餘元不等,廿五歲以下無業者約七一四四人沒有社會保險,領不到生育給付,政府將在既有生育給付下,統一加碼補助至每胎十萬元,雙胞胎則為廿萬元。

陳時中說,計畫經費為四七點二億元,地方政府的生育補助則另外計算。

第二項方案鎖定不孕族群,加碼人工生殖補助。陳時中說,該補助二○二一年七月上路,逾六點三萬多對夫妻申請,但現行方案民眾要負擔近一半費用,未來政府將負擔更多。

新方案將卅九歲為切點,陳時中說,未滿卅九歲,各胎補助六次治療周期,首次補助從十萬元增至十五萬元,第二、三次從六萬元增至十萬元,其餘維持六萬元,限制植入一個胚胎,降低多胞胎早產風險。

陳時中說,卅九歲以上,各胎首次補助從十萬元增至十三萬元,第二、三次從六萬元增至八萬元,第四次到六次每次六萬元;四十歲以上到四五歲以下僅補助前三次,補助金額比照卅九歲以上;中低收入戶維持每胎每次最高補助十五萬元,相關預算共編列廿五億元。

陳時中指出,期盼減輕不孕症家庭負擔、增加生產數,並讓母嬰都能健康。

第三項方案為提高醫療性凍卵補助。陳時中指出,社會上對提高「普遍性凍卵」有呼聲,但目前先從「醫療性凍卵」開始;申請資格為十八歲至四十歲,因罹患乳癌、白血病、淋巴瘤或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可能因治療造成生育機能下滑或喪失,經專業醫療評估後若符資格,將予補助。

陳時中說,補助女性凍卵療程七萬元、男性取精八千元,包括人工生殖指定機構、癌症醫療品質認證醫院,目前共卅六家醫療院所能夠施術,整體經費約七千萬元。

至於實施時間,陳時中說,相關預算都已編在明年度預算中,預計明年元旦上路,但要待預算通過才能執行;以十萬元生育補助為例,發放方式是生育補助與生育給付一起申請、一起領,若預算尚未通過,可能只能先領生育給付,後續再追溯補發,期待立院能快速通過預算。

給付 凍卵 陳時中 不孕症 雙胞胎 生育補助

延伸閱讀

預計明年元旦上路!政院擬提高人工生殖補助最高15萬 醫:幾乎免費做了

行政院「好孕政策」發十萬生育補助 民團指難催生:只能減少相對剝奪感

行政院明拍板生育補助每人10萬「雙胞胎領雙倍」 明年元旦上路

政院將拍板 生育給付金額拉高至10萬元

相關新聞

政院催生「好孕三方案」 生1胎補助10萬元

因應少子化,行政院會今天擬通過「好孕三方案」,整體經費達七二點九億元。生育給付方面,一律由中央以補助方式提高至每胎十萬元...

1胎10萬元能催生? 托盟:至少獎勵500萬元

行政院預期明年在院會通過「好孕三方案」,砸下七十二點九億元經費,鼓勵生育。托盟指出,研究顯示,要以現金給付達到鼓勵生育,...

今年首季病安通報逾2萬件 4成給錯藥

衛福部統計,今年第一季病人安全通報案件二萬三三八件,其中以給錯藥等藥安事件約八千件,近四成,占比最高。事件發生後受影響對...

健康主題館/眼睛黃斑部皺褶…惡化關鍵找到了

眼睛視網膜黃斑部是視力關鍵所在,若黃斑部被有如「糖果紙」般的薄膜覆蓋,出現「黃斑部皺褶」,這是常見的眼底疾病,嚴重時會導...

行政院生育補助加碼 每胎10萬元 預計明年元旦上路

為因應少子女化衝擊,行政院加碼補助「催生」,今(18)日將於院會中通過三大育兒補助方案,包含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醫療...

林靜芸醫師新書分享會 明天登場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照顧失智家人不再只是少數家庭的課題,「書寫」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照顧行動。為失智者書寫,留下人生印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