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連續推播停班課通知...台北市「行動防災APP」出包?結果大轉彎

砍人31刀...17歲少年殺人其實很乖?Cheap曝長輩護航背後原因

女偶像15歲遭經紀公司老闆猥褻 加害者辯稱:抱著認真交往態度

醫遇女病患狂「拋媚眼」 她無奈訴病狀:別人總以為我在說謊

ICU醫生陳志金分享28年前還是實習醫師時,遇到一位女病患的故事,她總是被認為是在對人眨眼或「拋媚眼」,實際上是一種病狀。示意圖,非當事人。圖/ingimage
ICU醫生陳志金分享28年前還是實習醫師時,遇到一位女病患的故事,她總是被認為是在對人眨眼或「拋媚眼」,實際上是一種病狀。示意圖,非當事人。圖/ingimage

有時陌生人一個令人不解的動作,或許背後有說不出的苦衷。ICU醫生陳志金分享28年前還是實習醫師時,遇到一位女病患的故事,她總是被認為是在對人眨眼或「拋媚眼」,實際上是一種病狀。

ICU醫生陳志金在臉書粉專分享28年前的故事,他回憶當時還是實習醫生,一名中年婦女住進神經外科病房,準備隔天要手術。

陳志金負責接新病人及問病史完成入院病例,詢問途中女病患右眼一直在眨著,本以為對方在「使眼色」暗示有疾病不想讓家人知道,沒想到婦女看出了他的疑惑,用手指比著還在眨動的右眼並表示,「我就是因為這個住院的」,同時也無奈感嘆,「當我在說實話的時候,別人會以為我在說謊...」。

陳志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女病患的眼皮是「不自主」的眨動,她說道,「這個不是妥瑞氏症」,她邊眨著眼睛說,聽到對方說話的語氣及身體語言,陳志金相信她的話並心想,她的右眼一直在「唱反調」一定給她帶來非常多困擾。

女病患的疾病是「半邊顏痙攣」,她補充了英文病名,顯然花了不少時間了解自己的病情,「臉上這一邊的肌肉會出現不自主、規律性的收縮或抽蓄」,她補充,「醫生說,是因為第七對腦神經(顏面神經)受到腦動脈的跳動壓迫所導致」。

陳志金推論,因為動脈的跳動,不斷拍打神經,所以引起肌肉的收縮。接著他好奇,「那要怎麼手術呢?」,女病患則微微的笑,再搭配眨動的眼皮說著「猜猜看?」,他不禁馬上臉紅。

女病患立即看出他的尷尬,於是換了個說法,「你要不要試著推論看看?」陳志金也半開玩笑地回答,或許可以用個什麼東西,把動脈和神經隔開,「叫他們不要那麼親密?」,女病患則表示,「對!就是在它們之間,放一個墊片」。

這手術是「後顱窩顏面神經血管減壓手術」,醫師會從她的耳朵後方開一個小洞,進到腦部用顯微鏡找到那條壓迫神經的血管,然後在血管與神經間,用一種叫「鐵氟龍」的墊片將它們分離。這塊墊片就像機車的「避震器」,讓動脈的「搏動」不會傳到神經上,就能解決這個困擾多年的問題。

女病患也表示,這個類似「拋媚眼」的症狀總是讓她被誤會,造成男同事和陌生人的尷尬、女同事的不悅,甚至影響到她的社交生活及事業,於是才提起勇氣來接受手術。

醫師 醫生 病患 社交 陳志金 妥瑞氏症

延伸閱讀

吃飽飯就想睡?健檢沒紅字≠健康 醫曝「4件小事」藏警訊

男子狂嗑「這一味」半年竟性情大變 爸嚇壞:以為業障纏身

糖尿病+失智症的敵人! 專家推1食材:常被丟掉

喝了還是渴?營養師點名10大「喝水壞習慣」 恐害腎臟過勞、中風風險增

相關新聞

1縣市大雷雨轟1小時 防雷擊、冰雹

中央氣象署下午15時09分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警戒區域為台中市,持續時間至16時15分。

台灣發燒 五股39.3度、三峽38度極端高溫

各地高溫炎熱,根據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今天最高溫為新北市五股今天下午12時30分出現39.3度高溫,其次是新北市三峽的3...

拒外食、不開冷氣…極端節儉累積上千萬養老 6旬男一退休就超後悔

隨著退休後光靠年金已難以支撐生活,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自助儲蓄和資產累積。

銀養創新料理競賽 阿基師高徒周振文奪佳績

中老年人若出現衰弱或失能情形,除了行動不便,也常反映在吞嚥能力上。咬不動、嚥不下,常是導致銀髮族營養不良和不健康狀況的主...

創零售業之先!「全家」斥資千萬自辦「全家托嬰中心」 員工免註冊費、延托費優惠、連尿布錢都省

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托嬰中心10年成長近2.5倍,反映育兒照顧需求日益殷切,然百人以上企業自設托兒機構者僅佔1.3%,在...

急救包也有中藥版 中醫師建議居家常備 輕微感冒、腸胃不適可應急

不少民眾習慣在家中備有簡易感冒藥、腸胃藥以備不時之需。開業中醫師指出,除西藥以外,民眾也可準備「中醫急救包」,可即時緩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