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警訊勿過度聯想 醫:掌握核心症狀、日常保養更重要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一宏呼籲,失智症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透過正確的篩檢、早期診斷、有效治療與日常保養,都能降低惡化速度、提升生活品質。記者陳恩惠/攝影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一宏呼籲,失智症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透過正確的篩檢、早期診斷、有效治療與日常保養,都能降低惡化速度、提升生活品質。記者陳恩惠/攝影

隨著失智症議題受關注,社會上常流傳許多「前兆警訊」,例如走路拖步、嗜睡、身體僵硬等現象,導致每當名人罹病,醫院立刻湧現就診潮。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一宏提醒,過度放大細微症狀反而容易徒增焦慮,真正需要警覺的是記憶力、判斷力與生活功能的明顯變化。

劉一宏指出,失智症的核心症狀包括有記憶力顯著退化、判斷力下降、語言表達困難、個性明顯改變、對時間與地點的混淆、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等,民眾可透過「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進行自我檢測,若結果達2分以上,建議及早就醫評估。

「失智並非一開始就該急著吃藥。」劉一宏強調,首次就醫時最重要的,是確認症狀是否來自其他可治療的原因,例如貧血、電解質異常、感染、高血糖、內分泌失調、中風或癲癇等,這些狀況往往會模仿失智表現,但治療方式完全不同,需要詳細檢查才能釐清。

劉一宏說,若確診為失智症,後續照護應積極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代謝疾病不僅會加速腦部退化,還會提高中風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定期檢查與穩定控制是維持腦部健康的重要基礎。

他指出,在日常生活上,飲食與運動是延緩退化的兩大支柱,建議民眾可從「每天一碗葉菜、一小把莓果」開始養成習慣。飲食方面建議採取「麥德飲食」(MIND diet),核心原則是多吃深綠色蔬菜、莓果、堅果、全穀、豆類、橄欖油與魚類,少吃紅肉、奶油、油炸物、甜點與加工食品,研究顯示,即使只部分遵循,也有助延緩認知退化。

至於運動方面,雖然建議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但若無法達成,也不必氣餒。劉一宏強調「只要有動,就比完全不動好。」即使每天只有10至15分鐘,也能促進腦部血流、穩定情緒,延緩退化。

劉一宏呼籲,失智症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透過正確的篩檢、早期診斷、有效治療與日常保養,都能降低惡化速度、提升生活品質。

運動 失智症

延伸閱讀

長者失智比例佔8% 李千娜盼多關注長輩

7招睡好覺 救你的大腦!失智症權威教你維持大腦年輕法

全國首創!金門社宅結合失智團體家屋2年後完工 成為失智者第二個家

2050年失智人口恐破1.39億 養好生活習慣可降45%風險

相關新聞

中央首波婚育宅開放申請 桃園、台南共179戶

桃園市桃園區「慈文安居」及台南市東區「新都安居A」,共909戶社宅昨開放申請,國家住都中心指出,這也是首波搭配「婚育宅」...

健康主題館/憂鬱症反覆發作 血液檢測助精準醫療

國人憂鬱症盛行率達8.9%,估計全台近200萬人有憂鬱傾向,其中重度憂鬱症患者5.2%,約12萬多人。成大醫學院醫學系精...

「瘦瘦針」胰妥讚缺藥4年恢復供貨 食藥署:請廠商優先供藥糖尿病患

為治療糖尿病研發的腸泌素,常被當作減重藥物使用,導致減肥民眾與糖尿病友爭藥情境。胰妥讚為較早研發的腸泌素注射筆產品,但國...

失智症警訊勿過度聯想 醫:掌握核心症狀、日常保養更重要

隨著失智症議題受關注,社會上常流傳許多「前兆警訊」,例如走路拖步、嗜睡、身體僵硬等現象,導致每當名人罹病,醫院立刻湧現就...

缺藥4年 「瘦瘦針」胰妥讚恢復供貨

「胰妥讚」是食藥署最早核可上市的腸泌素注射筆,因具有減重效果,歷經四年缺藥、控貨,廠商在九月初恢復供應。台大醫院設下用藥...

非藥物延緩失智...長者玩桌遊 喚起消失的記憶

全球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患者已突破37萬人,預估2050年將增加至86萬人以上。九月是國際失智月,天主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