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200萬人憂鬱傾向 血液藏情緒密碼 一管血檢測防基因「落井下石」

衛福部統計,國人憂鬱症盛行率達8.9%,估計全台近200萬人具有憂鬱傾向,其中重度憂鬱症患者占5.2%,人數約12萬多人。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精神學科教授楊延光表示,經研究發現,憂鬱症致病風險除包括嬰幼兒、兒少時期接觸的早期創傷、生活壓力等,基因也扮演重要角色,若帶有暱稱「落井下石」的特定基因,對外界事物較為敏感,也會影響到大腦血清素濃度,增加憂鬱風險。
楊延光說,近7成憂鬱症患者可透過藥物及心理諮商、行為療法,妥善控制病情,度過「情緒感冒」階段,但仍有2、3成患者反覆發作,慢性且長期復發,其中少部分更將惡化為重度憂鬱症,治療上面臨極大挑戰。目前精神疾病診斷仍處於傳統症狀指標,醫師綜觀患者病情描述,如心情低落、憂鬱,吃不下、睡不好,持續二周以上,即研判為憂鬱傾向,再依自身用藥經驗,開立處方藥物。
我國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成功開發一套檢驗系統,可精準檢測到運送腦內血清素傳輸體,傳輸體數量愈多,表示血清素愈多,以「百憂解」藥物為例,部分血清素較少的憂鬱症患者用藥後,確實能改善憂鬱情緒,但臨床顯示,僅約三分之一患者適合用藥,其餘三分之二療效有限。
楊延光說,近幾年來,腦科學進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開發血液檢測技術,透過血液檢測精神疾病病友的白血球,破解其基因定序,即可瞭解血清素、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的分泌狀況,以研判受測者患焦慮症風險,並深入了解其嚴重程度及建議治療方案。
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教授尼古列斯庫(Prof. Alexander B.Niculescu) 說,許多人都患有焦慮症等精神疾病,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殘疾並干擾日常生活。若能透過檢測,客觀地了解患者的狀態及未來的風險,並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將可大幅提升治療效果。
如一對虎爸虎媽的孩子,原本在長春藤名校就讀,但精神狀況一直不好,即使接受憂鬱症治療也沒有改善,而到一般專科學校,幸好透過檢測後,發現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醫療團隊不再用過去使用的憂鬱用藥,只用一點點抗憂鬱劑量,改變為專門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方法,個案改善良好,更非常上進,未來想當精神科醫師。
楊延光說,這套血液檢測系統累積龐大資料庫,輔以人工智慧,透過演算法,即可精準掌握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情況,可以協助精神科醫師精準用藥,為開立藥物的重要參考依據,並可以精準預測病友心理韌性高低,如果自殺指數偏高,即可提高藥物劑量,或是緊急安排住院,甚至進一步確診病友為單純憂鬱症,或是較複雜的雙極性疾患(躁鬱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但這套精神疾病血液檢測系統仍有其侷限之處,除了先天基因遺傳,仍需考慮心理韌性、外在重大突發事件等因素。楊延光指出,憂鬱症絕非百分之百由基因決定,臨床發現,即使規律用藥,病情穩定,重返職場,與一般人無異,但如果遭遇巨變,如伴侶背叛、住家火災等事故,仍可能病發。
▪️921鬼門關別說「再見」!命理師曝8大禁忌、3生肖運勢黑翻紅
▪️農曆七月半…「15個姓氏」需特別注意!命理師示警:小心抓交替
▪️中元普渡15禁忌看過來!千萬別做這事…秒惹怒好兄弟「恐連衰多年」
▪️鬼月來襲!農曆七月12生肖誰能逢凶化吉 誰要特別小心?
▪️普渡品太多拜完怎麼處理? 命理師提醒5點:千萬不能拿去退
▪️中元普渡「念一句」好兄弟恐賴著不走…專家4招淨化家中磁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