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飯不必戒!譚敦慈公開「1煮飯法」:吃飽又不怕血糖飆

白飯是多數民眾每日必吃的主食之一。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有「無毒教母」之稱的譚敦慈分享自己的煮飯習慣,她為了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會特別將米煮得「硬」一些,採用米水比例1:0.8來烹煮白飯。這種作法能減少糊化程度、促進咀嚼,有助於延緩血糖波動。
譚敦慈在健康節目《HEALTH 2.0》中提到,洗米時會掌握「輕、快、清」三原則,約在兩分鐘內快速洗三到四次,水呈現微透明即可。而煮飯過程中,她不添加油、冰塊等額外食材,認為只要米本身品質好,用清水就能煮出香甜好吃的白飯。譚敦慈透露,因自己有糖尿病家族史,因此特別注意主食的烹煮方式。
醫師蕭捷健也曾分享,一個簡單改變用餐順序的方法就能顯著改善體重和血糖控制。他提到一位女性患者,過去體重長期停滯且血糖波動劇烈,但在改為餐前先攝取蛋白質後,半年內體重從86公斤降至62公斤,血糖也趨於穩定,成效明顯。
蕭捷健解釋,餐前先吃豆腐、蛋、瘦肉或蛋白飲等高蛋白食物,能在胃中形成緩衝層,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進而控制飯後血糖的上升。他強調,並不需完全戒掉白飯,而是透過調整進食順序,使消化更平穩,減少飯後疲倦和嘴饞,提升飽足感,有助於減重和血糖維持。相關研究也支持這種飲食方法可大幅降低飯後血糖反應和波動。
▪️921鬼門關別說「再見」!命理師曝8大禁忌、3生肖運勢黑翻紅
▪️農曆七月半…「15個姓氏」需特別注意!命理師示警:小心抓交替
▪️中元普渡15禁忌看過來!千萬別做這事…秒惹怒好兄弟「恐連衰多年」
▪️鬼月來襲!農曆七月12生肖誰能逢凶化吉 誰要特別小心?
▪️普渡品太多拜完怎麼處理? 命理師提醒5點:千萬不能拿去退
▪️中元普渡「念一句」好兄弟恐賴著不走…專家4招淨化家中磁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