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江祖平指控遭下藥性侵偷拍 檢警今搜索帶回三立前副總之子龔益霆

駭客總猜得到你的密碼!專家曝「最常犯錯誤」 3招改善帳號被盜風險

檢察官開酸「是陳智菡主動接觸」:沒有要把柯文哲關到死

比加工食品還可怕! 高油鹽糖加速器官老化 醫:增死亡風險

「超加工食品」讓身體提早退化,調整飲食習慣並規律運動,是維持器官年輕的關鍵。本報資料照片
「超加工食品」讓身體提早退化,調整飲食習慣並規律運動,是維持器官年輕的關鍵。本報資料照片

食品加工與生活息息相關,適當保存技術可保留營養、提高食用價值、提升儲藏性,但如果是油、鹽、糖過多、缺乏膳食纖維、天然食物含量極少,且無法辨別出食物原樣的「超加工食品」,吃多了可能面臨更高的早逝風險。

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表示,超加工食品經過多道工業製程,包括油炸、塑型等技術處理,另加入各種添加劑,產品已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近年來有許多文獻指出,超加工食品隱藏了許多健康陷阱,易造成身體發炎反應,包含肥胖、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以及睡眠障礙等。

研究顯示,超加工食品不僅缺乏完整營養,還會加速器官老化,讓身體提早走向衰退。當人體出現2至4個老化器官時,死亡風險就會增加2.3倍;若累積到8個以上老化器官,死亡風險更是暴增8.3倍。其中,超加工食物吃太多,累積到8個以上老化器官,超過六成在15年內死亡。

‧有2至4個器官老化的人,死亡風險增加2.3倍

‧有5至7個器官老化的人,死亡風險增加4.5倍

‧有8個以上器官老化者,死亡風險飆升8.3倍,其中有60%以上在15年內過世。

陳威龍指出,「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刊登一項針對逾2萬名參與者的大型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攝取量最高的族群,其「生物年齡」平均比實際年齡大了0.34歲。其差異並非單純熱量或營養不足,而是與這些食物的「非營養特徵」有關,例如加工過程本身,可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最終導致老化加速。

陳威龍提醒,超加工食品中的「加工肉類」其實跟抽菸、飲酒一樣,都是加速器官老化的重要因素。另一項刊登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當人體累積的老化器官越多,死亡風險就會急遽上升。

很多人早已出現「加速老化」的訊號,卻沒放在心上。陳威龍說,當體重愈來愈難控制、飯後容易嗜睡或頭暈、睡再久還是覺得疲倦、記憶力下降、免疫力變差,這五大徵兆都可能與器官老化有關。想要延緩老化、維持年輕,可掌握三大關鍵:

1.少吃超加工食品:餅乾、香腸、速食等超加工食品含有高糖、高脂與大量添加物,長期攝取容易導致血糖忽高忽低,增加體脂肪堆積,加速器官老化。

2.規律運動與飲食調整:養成規律運動與攝取天然原型食物的飲食方式,有助於減少慢性發炎,讓大腦與免疫系統保持最佳狀態。

3.適時補充保健品:維生素C(紅椒、芭樂)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生素A(豬肝、菠菜)有助於角質代謝;鋅(黑豆、牛肉)與皮膚結構及代謝相關。

老化 器官 死亡

延伸閱讀

失智風險高44%!最新研究吃多「這類食物」 罹患帕金森氏症機率增2.5倍

飲食控制好難?減醣天后曾心怡教你6個備料買菜原則 吃出好身材

鮭魚、燕麥、低脂奶…「北歐飲食」有助縮腰圍、讓心臟更健康

【影評】《角頭-鬥陣欸》當江湖老大變成CEO,三大關鍵看懂組織傳播與新舊融合:懂得喬、忍是關鍵

相關新聞

熱帶系統發展活躍 會有雙颱?氣象署說話了

目前南海及菲律賓東方至琉球海面為大低壓帶的環境,有雲系消消長長,有利熱帶系統發展,會有雙颱?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官欣平上午指...

供電吃緊? 興達電廠燃煤備用3、4號機組今天再度上場救援

興達電廠燃氣新2號機本月9日爆炸大火,燃煤備用2號機及4號機在10日一度併聯發電。今晨台電林口2號機傳出故障後,環保局官...

總統明見證淡江大橋合龍 拚明年5月通車 跨年焰火和101輝映

淡江大橋明天辦合龍儀式,賴清德總統將出席見證這歷史性一刻。這座世界最長單塔不對稱斜張橋拚明年5月通車,連接新北淡水及八里...

比加工食品還可怕! 高油鹽糖加速器官老化 醫:增死亡風險

食品加工與生活息息相關,適當保存技術可保留營養、提高食用價值、提升儲藏性,但如果是油、鹽、糖過多、缺乏膳食纖維、天然食物...

不是詐騙!快檢查LINE帳號 綁定Apple帳號或Google帳號換機更安心

詐騙訊息經常以假亂真,近期不少LINE用戶陸續收到一個名為「Service Messages」的綠盾官方帳號訊息,內容提...

健康主題館/烹煮香菇前多1步驟 維生素D含量大增

台灣菇類全年皆可見,主要盛產季為夏秋兩季,各類蕈菇營養價值極高,富含纖維、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銅、鉻、硒等微量元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