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難、機器貴 智慧農業難解缺工

花蓮西瓜採收期遇上缺工困境,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連結師生資源,利用AI技術開發農用採收車。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西瓜採收期遇上缺工困境,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連結師生資源,利用AI技術開發農用採收車。記者王思慧/攝影

台灣農村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嚴重缺工,政府推動智慧農業盼解人力荒,不過政府雖研發省工機械,也輔導農民使用AI檢測器掌握作物生長、提升產量,但農民多無力解讀大數據,加上設備昂貴,智慧農業難普及,解決人力荒不如預期。

花蓮西瓜、茶葉、白頭韭菜、文旦等均仰賴人力採收,每到採收季,農園上演搶人大戰,就怕延誤黃金採收期。像花蓮吉安鄉是重要韭菜產區,過去每年共同運銷金額一點二億元,因人工缺乏被迫減產,如今僅剩約三千萬元。

智慧農業機具成為農村缺工解方,東華大學開發可自動搬運西瓜的自走採收車,幫助老農搬西瓜;宜蘭也有業者研發「自動海綿雷射打孔機」,為不同植物種子打孔,提高發芽率。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開發一系列「白頭韭菜省工機械」,讓人工效率提高三到廿倍,減少人事成本支出九成五以上。吉安鄉農友廖中豪則在縣府與清大輔導下,在溫網室裝設AI檢測器,即時監測土壤溫度、濕度與pH值,讓灌溉與施肥更精準,產量也提升。

但花蓮玉溪農會總幹事蔡宗翰說,政府有補助,農友配合意願才會高,成本還是主要考量。例如縣府推出舖在西瓜田地的科技農膜,半年內可自動分解,但其成本比塑膠膜貴五成,農民就興趣缺缺。

光豐農會總幹事張明發也舉例,花蓮颱風多也常地震,溫網室可能被摧毀,但沒有溫網室,智慧農業很難推行,加上花蓮交通運輸成本高,許多老農不願意嘗試智慧農業,缺工問題依舊難解。

「先建好銷售平台才能談智慧農業」,縣農會總幹事吳昆儒說,長期以來農業產量大於銷售,作物沒賣出去就沒賺錢,也就沒錢買智慧農業設備,東部智慧農發展不如西部快,市場機制是原因之一。

宜蘭冬山鄉茶農想用智慧農具採茶,但光機器就數百萬元,很難接受。「百大青農」李維說,農民資源不足,更難解讀智慧農機的龐大數據庫,再加上不同作物、不同田區條件,都需要調整設備運作模式,多數農民依然缺乏足夠的技術能力,「智慧農業不能只停留在硬體補助」。

西瓜 韭菜 青農

延伸閱讀

花蓮運動賽事取消又一椿! 「96自転車花東站」被迫喊卡 公路局喊冤

中職/大哥李晧禎回來了!合體安芝儇花蓮泡溫泉 性感畫面網友暴動

退警總會500人力挺花蓮旅遊 勸進傅崐萁參選黨主席

審計報告曝缺工 專業人力不足釀興達電廠爆炸?台電董座曾文生這樣說

相關新聞

交通事故溫床 傳統圓環漸式微

台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工程昨凌晨動工,全台各地仍存有不少圓環,也讓圓環存廢再掀討論。專家認為,台灣車流量高,傳統圓環很難紓解...

台南改造圓環 事故率降3成5

台南市有十五個圓環,多是日治時期設立,隨時代演進,車流量變大,圓環成交通瓶頸及易肇事路段,市府六年前啟動圓環改造,引進標...

台中渦輪圓環 包覆百年老樹

台中市政府開闢十三期重劃區,以「渦輪圓環」設計,包覆了當地俗稱「台中金城武樹」的百年老榕樹,是全台第一處渦輪式圓環,今年...

技術難、機器貴 智慧農業難解缺工

台灣農村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嚴重缺工,政府推動智慧農業盼解人力荒,不過政府雖研發省工機械,也輔導農民使用AI檢測器掌握作...

聽力師逾15年 領照不到5成執業

台灣制定「聽力師法」並設考照制度,至今逾十五年,截至去年底全台僅有一一六○人領有聽力師執照,但實際有執業登記的聽力師僅四...

賴總統稱已替醫護加薪最高11% 基層無感

護理師「安靜離職潮」至今未遏,賴清德總統昨指出,今年已替公立醫院的醫護、醫事人員加薪百分之七到十一,同時,盼健保點值能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