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溫床 傳統圓環漸式微

公館圓環開始進行拆除及公車地下道填平,昨天下午工程持續進行。記者曾原信/攝影
公館圓環開始進行拆除及公車地下道填平,昨天下午工程持續進行。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工程昨凌晨動工,全台各地仍存有不少圓環,也讓圓環存廢再掀討論。專家認為,台灣車流量高,傳統圓環很難紓解車流,規畫已不合時宜,歐洲許多國家都已在推動「現代圓環」或「渦輪圓環」。

公館圓環填平地下道工程,前晚在公民團體、在地民眾及學生團體的抗議聲中開工,預計一個月內完成。由於北市仁愛、景福門圓環車禍事故也不下於公館圓環,更是危險路口,北市正評估仁愛、景福門圓環是否比照改善。

全台各地有圓環的地方不少,以北市為例,包括公館圓環在內,有十二個;台南更多,共有十五個圓環。若以設計來看,除了傳統圓環外,高雄市街頭去年設置了全台首個「標線型圓環」,屬於現代圓環,台中則有「渦輪圓環」。

如今隨著公館圓環拆除,再度引發都市交通設計的討論。台大土木工程系交通組退休教授張學孔認為,圓環可分兩大類,一是偏向景觀古蹟保留等公共空間,如紐約的哥倫布大圓環,從環境景觀文化古蹟融入交通需求;另一種是交通圓環,從安全、車流效率等角度評估全。

張學孔說,很多學者研究,號誌化路口若用圓環設計,可減少百分之九十的死亡車禍、百分之七十五的受傷車禍,但台灣許多圓環車流高,得加號誌才能提高效率和安全。美國有學者研究發現,當每個車道車流量超過六百輛次以上,停等時間也會急劇上升,這就是台灣圓環的困境。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退休教授羅孝賢也說,圓環的操作原理是以自由交織取代號誌轉向,在低流量情境下或許可行,但在公館這類車流龐大、車種複雜的路段,卻成為事故溫床。

「傳統圓環規畫不合時宜」,標線改造台灣路主編劉冠頡說,北市仁愛、景福門等傳統圓環內外各一個系統,設計未結合,才會發生事故;歐洲許多國家已推動「現代圓環」或「渦輪圓環」,現代圓環以不同的標線箭頭指示不同車道的轉向;渦輪圓環則把動線變成螺旋,讓車流自然甩出,提高效率,降低事故。

圓環專家「松山查爾斯」許晟松也說,台灣許多圓環刻意規畫「內環行駛汽車,外環機車」,就會發生非常多衝突點,機車直行會遇到汽車右轉側撞;國外圓環沒有車種分流,不須依車種額外畫出其他車道,更不會排擠人行空間。

車道 車禍 公館圓環

延伸閱讀

公館圓環改造爭議 交通學者嘆「事故溫床」:現在是拆除最好時機

圓環存廢惹爭議 台中南屯「渦輪圓環」像太極

台南是「多圓環」古都 市府近年啟動圓環大改造這樣做

公館圓環65天工期將「大幅縮減」 李四川:應該可在1個月完成

相關新聞

交通事故溫床 傳統圓環漸式微

台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工程昨凌晨動工,全台各地仍存有不少圓環,也讓圓環存廢再掀討論。專家認為,台灣車流量高,傳統圓環很難紓解...

台南改造圓環 事故率降3成5

台南市有十五個圓環,多是日治時期設立,隨時代演進,車流量變大,圓環成交通瓶頸及易肇事路段,市府六年前啟動圓環改造,引進標...

台中渦輪圓環 包覆百年老樹

台中市政府開闢十三期重劃區,以「渦輪圓環」設計,包覆了當地俗稱「台中金城武樹」的百年老榕樹,是全台第一處渦輪式圓環,今年...

技術難、機器貴 智慧農業難解缺工

台灣農村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嚴重缺工,政府推動智慧農業盼解人力荒,不過政府雖研發省工機械,也輔導農民使用AI檢測器掌握作...

聽力師逾15年 領照不到5成執業

台灣制定「聽力師法」並設考照制度,至今逾十五年,截至去年底全台僅有一一六○人領有聽力師執照,但實際有執業登記的聽力師僅四...

賴總統稱已替醫護加薪最高11% 基層無感

護理師「安靜離職潮」至今未遏,賴清德總統昨指出,今年已替公立醫院的醫護、醫事人員加薪百分之七到十一,同時,盼健保點值能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