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人才 賴清德:最近替公立醫護加薪7%到11%

賴清德(中)總統今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指出最近替公立醫院醫護加薪。記者翁唯真/攝影
賴清德(中)總統今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指出最近替公立醫院醫護加薪。記者翁唯真/攝影

今年健保總額高達9286億元,行政院目前正在核定明年健保總額,以高推估計算,將達9883.1億多元,逼近一兆。賴清德總統今出席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表示,今年健保總額與前一年相比成長5.5%,過去替夜班護理人員加薪,最近替公立醫院醫師、護理師、醫事人員等,加薪7%到11%,解決人力不足問題。

賴清德今致詞時表示,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是「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委員,不僅於委員會中督促「健康台灣」未來發展的方向,也辦理一系列兼具溫度與深度的座談,邀請醫界及各領域代表傳遞醫學的初心及價值,帶動社會共同思索醫療的未來與使命,也進一步深化對行醫理想與抱負,讓醫界獲得更多民眾的肯定與支持。

賴清德肯定並感謝衛福部前部長邱泰源,在最辛苦的時刻臨危受命,完成「健康台灣」階段性的工作,邱現在雖然離開內閣,但沒有離開團隊,持續在醫界為民眾的健康努力。

賴清德說,十多年前他當立委時,醫界曾出現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和急診人員不足的「五大皆空」情況,不過現在狀況逐漸改善並已見成果,主要歸功於,第一當時醫界和立委,尤其是邱泰源,那時致力推動建立制度,結合朝野修正「醫療法」及制定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等,維護醫療人員與患者的權益;第二,投入經費改善醫療環境,過去他在立院時,健保署總預算約6000億元,那每年逐步增加,今年健保總額預算核定約9286億元,較前一年成長5.5%,讓民眾能得到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賴清德說,最近也將提高醫療人員的待遇及補貼輪值夜班的護理人員,並加薪給公立醫院的醫療人員包括醫師、護理師、醫檢師、放射師等,提高加給7%至11%,還有健保點值增加至0.95以上,都是要讓醫院適度幫醫事人員加薪,才有辦法解決人力不足問題。

賴清德表示,但不為此而滿足,為了進一步提升民眾的健康福祉,政府也推動了「健康台灣深耕計畫」,預計5年投入將近500億元,針對「優化醫療工作條件」、「培育多元人才」、「發展智慧醫療」及「落實社會責任」等四大面向共同努力。他跟大家一樣站在第一線服務民眾,從政後不論哪個職位,都希望改善醫療環境,一日醫師終身醫師,他未來開醫界,而是借用大家的手妙手回春力量來幫助病人服務民眾,這是他的使命。

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暨80周年慶公益藝術展今中午舉行,賴清德(中)總統今出席祝賀並表示,今年健保總額預算核定約9286億元,較前一年成長5.5%,讓民眾能得到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記者翁唯真/攝影
台北市醫師公會新會館啟用典禮暨80周年慶公益藝術展今中午舉行,賴清德(中)總統今出席祝賀並表示,今年健保總額預算核定約9286億元,較前一年成長5.5%,讓民眾能得到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記者翁唯真/攝影

醫師 賴清德 健保總額

延伸閱讀

賴清德板橋深丘福德宮參拜 稱土地公笑容比上次燦爛

爆賴清德開會弄柯文哲挨批抹黑 黃國昌點名徐國勇、卓榮泰

賴清德板橋參拜蘇巧慧陪同 祕書長徐國勇曝新北2026初選時程

賴清德板橋深丘福德宮參拜 大談青年補助政策

相關新聞

交通事故溫床 傳統圓環漸式微

台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工程昨凌晨動工,全台各地仍存有不少圓環,也讓圓環存廢再掀討論。專家認為,台灣車流量高,傳統圓環很難紓解...

台南改造圓環 事故率降3成5

台南市有十五個圓環,多是日治時期設立,隨時代演進,車流量變大,圓環成交通瓶頸及易肇事路段,市府六年前啟動圓環改造,引進標...

台中渦輪圓環 包覆百年老樹

台中市政府開闢十三期重劃區,以「渦輪圓環」設計,包覆了當地俗稱「台中金城武樹」的百年老榕樹,是全台第一處渦輪式圓環,今年...

技術難、機器貴 智慧農業難解缺工

台灣農村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嚴重缺工,政府推動智慧農業盼解人力荒,不過政府雖研發省工機械,也輔導農民使用AI檢測器掌握作...

推廣智慧農業 學者:政府可學日本立法

智慧農業難普及,專家建議,除了加強補助與獎勵,政府或學術單位應協助農民分析台灣農田資訊,建立農田地理資訊系統,也可仿效日...

聽力師逾15年 領照不到5成執業

台灣制定「聽力師法」並設考照制度,至今逾十五年,截至去年底全台僅有一一六○人領有聽力師執照,但實際有執業登記的聽力師僅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