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凌晨零時動工!民團抗議拆公館圓環 群眾走讀突殺入車陣

92歲嬤離世前「每月定期做一事」 愛孫打開存摺一看跌破眼鏡

衛福部准加味加熱菸10月上市 民團痛批「違法」 喊話監察院該發揮功能

衛福部國健署7月公告,核定2家業者、14項加熱菸產品有條件通過審查,二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官員近期將核發上市許可為「不實謠言」,今天竟宣布核可一家美國菸商,10月11日起共8項菸草柱可上市。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國健署7月公告,核定2家業者、14項加熱菸產品有條件通過審查,二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官員近期將核發上市許可為「不實謠言」,今天竟宣布核可一家美國菸商,10月11日起共8項菸草柱可上市。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國健署7月公告,核定2家業者、14項加熱菸產品有條件通過審查,二天前,官員接受媒體採訪時,直指將核發上市許可是「不實謠言」,但今宣布核可一家美國菸商,10月11日起共8項菸草柱可上市。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說,菸防法修法時,明確禁止加味加熱菸,國健署執意放行,明顯已違法,監察院應主動調查。

國健署今天核可一家業者,共8項菸草柱及其3款組合元件上市。林清麗說,這8種菸草柱中,只有一種為原味,其餘均為加味菸草柱,口味包括藍莓、巧克力、薄荷等,菸害防制法修法時,國健署稱希望立法院透過法律授權國健署禁止加味菸品,因此該法第十條現行規定「菸品不得使用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使用之添加物」,但衛福部仍執意放行加味加熱菸,已明顯違法。

林清麗說,前幾天網路瘋傳國健署要放行加熱菸,國健署出面澄清為誤傳,卻在2天後大翻盤,簡直是欺騙大眾,加味加熱菸對年輕族群吸引力高,威脅年輕世代健康,對於衛福部違法闖關通過的行為,民間團體與家長團體均感到無力,監察院是時候發揮功能,主動啟動調查,民團願意提供各項資料佐證,禁止加味加熱菸為朝野共識。

菸害防制法規定,任何菸品不得標註會誤導民眾認為吸菸無害健康或危害輕微的文字及標示。林清麗說,國健署本次開放的加熱菸載具,即包含「IQOS」產品,其中文翻譯為「我戒除紙菸」,這有誤導民眾認為加熱菸有助戒煙嫌疑,民間團體努力多年,在菸害防制法納入禁止誤導性名稱的條文,政府卻是一退再退,直到無路可退,開放相關產品來台。

林清麗說,開放加味加熱菸的衛福部,已明顯違反公共衛生預防先行的原則,而是先開放加熱菸,事後再採取稽查等補救措施,但傷害已經造成,屆時恐難彌補,泰國開放娛樂用大麻殷鑑不遠,泰國政府在開放後,要收回成命,取消娛樂大麻合法化,但在開放期間,已造成高達3倍銷售量,且暴力、意外事件頻傳,簡直覆水難收。加味加熱菸,也應採事先預防,而非輕輕放下。

加熱菸 國健署 衛福部

延伸閱讀

加熱菸開放後 議員憂「喪屍煙彈」侵入校園要求防堵

加強查緝網路違法販售加熱菸、電子煙 國健署:7個月已下架1萬256件

加熱菸有條件通過 未合法上市 但上網蒐關鍵字就能買到?

專售加熱菸LINE群組 小編激推薄荷加味口味 董氏批政府行政怠惰

相關新聞

衛福部准加味加熱菸10月上市 民團痛批「違法」 喊話監察院該發揮功能

衛福部國健署7月公告,核定2家業者、14項加熱菸產品有條件通過審查,二天前,官員接受媒體採訪時,直指將核發上市許可是「不...

因應三連假旅客需求...台鐵再加開30列次 9/16開放訂票

因應連假期間返鄉(工)需求增加,為加強服務旅客,台鐵於教師、中秋、國慶連假期間(114年9月26日至10月12日),全線...

中部結核病人抗藥治療成功率超越全球 彰化醫院獲SDG03金獎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亞太暨台灣永續博覽會,衛福部彰化醫院組成醫療團隊深入中部縣市,落實「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完再...

嗡嗡聲變少?夏天熱到連蚊子也中暑 專家提醒:活動高峰到了

根據日媒「FNN」報導,2025年夏天雖然酷熱異常,但不少民眾意外發現「蚊子好像變少了」。記者在東京街頭採訪時,有人表示整個夏天一次都沒被叮過,甚至連蚊子的嗡嗡聲都沒聽到。專家解釋,這並不是蚊子消失,而是牠們也「中暑」了。

「青花菜 vs.花椰菜」哪個營養高?專家解析:它才是抗老、防癌首選

十字花科蔬菜具有熱量低、纖維含量高的特點,而其中青花菜所含的蘿蔔硫素對抗癌非常有幫助,堪稱「超級蔬菜」,民眾也常常會把青花菜叫作花椰菜,雖然兩者外型很像,都是十字花科蔬菜,但營養卻大不同。對此,李婉萍營養師在臉書解答,青花菜和花椰菜哪個營養比較高?

很多人當廚餘!青花菜別只吃花球 最營養部分能增強免疫、穩血壓

在日媒「Yahoo Japan」中的「家庭料理日常」專欄中分享,多數人吃青花菜時只取花球的部分,卻把同樣營養滿滿的「梗」丟掉。其實,青花菜梗帶有自然甜味,更是營養的集中地,若能善用,不僅能減少浪費,也能為健康加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