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雨狂炸13縣市!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 「一路下到晚上」

日本iPhone 17全面eSIM!手機可買回台灣用嗎?1版本OK注意保固問題

淡江大橋16日合龍儀式 陳世凱:明年5月12日通車 估舒緩30%車流

全台矚目的淡江大橋工程進入最後關鍵時刻,連接淡水與八里兩岸的主橋將於9月16日舉行合龍儀式,象徵這座全世界最大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邁向完工里程碑。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台矚目的淡江大橋工程進入最後關鍵時刻,連接淡水與八里兩岸的主橋將於9月16日舉行合龍儀式,象徵這座全世界最大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邁向完工里程碑。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台矚目的淡江大橋工程進入最後關鍵時刻,銜接淡水與八里兩岸的主橋將於9月16日舉行合龍儀式,象徵這座全世界最大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邁向完工里程碑。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淡江大橋通車後可分散、舒緩關渡大橋30%車流壓力,淡水前往林口、桃園的車程可減少20%。

淡江大橋總經費高達230.38億元,主跨距達450公尺,跨越淡水河道部分橋長920公尺,為全世界最大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淡江大橋主橋塔高達211公尺、相當於70層樓高。

交通部長陳世凱今接受「POP撞新聞」主持人黃暐瀚的專訪時表示,淡江大橋銜接淡水、八里兩岸,整座橋共有66塊閉合節塊,八里端39塊、淡水端24塊,中間塔柱3塊,最後1塊將於16日進行吊裝。

陳世凱說,過去說淡水八景,其中包含夕陽等,在設計這座橋時有多方考量,包含橋梁設計兼顧公路、軌道與景觀,不僅提供汽機車通行,還設有5公尺寬人行及自行車道,並預留八里輕軌空間,橋頭還會有旅客服務中心,讓旅客了解這座橋興建的故事、難度及特色,此外,也有考慮到夕照部分,因此不會讓淡水之名景象消失。

陳世凱表示,預計9月16日下周二舉辦合龍儀式,明年5月9日舉行通車典禮、5月12日正式通車。淡江大橋啟用後,預估可分散、舒緩關渡大橋30%車流壓力,淡水民眾前往林口、桃園的車程也能縮短20%。

陳世凱說,淡江大橋後續將由交通部負責管理,通車儀式也是由交通部舉辦,而當初淡江大橋是由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所核定,因此9月16日合龍會邀請賴清德總統觀禮,至於新北市長侯友宜是否出席?陳世凱說,合龍儀式是由工程單位負責舉辦,屆時應開會邀請很多人。

淡水河 陳世凱 淡江大橋

延伸閱讀

陳世凱曝3步驟救國旅!再提高鐵延伸屏東、「屏南快速道路」直達恆春

運動部今揭牌 交長陳世凱祝賀李洋「首位有金牌郵筒的部長」

交通部加速推動駕照制度改革 陳世凱:9月中公布完整方案

國道客運載客數減少 陳世凱:需求與實務有落差、全面盤點路網

相關新聞

大雨狂炸13縣市!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 「一路下到晚上」

中央氣象署今下午5時針對13縣市發布大雨特報,影響時間持續到入夜,大雨警戒區包含新竹縣山區、苗栗縣山區、台中市山區、南投...

整理包/立百病毒不排除列法定傳染病!致死率最高75% 症狀、傳染途徑一文看懂

南韓疾病管理廳最新宣布,新增「立百病毒感染症」為第一級傳染病。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我國於2018年起將其列為重點監視疾病,如觀察國際疫情出現明顯變化,不排除考慮列為法定傳染病。「聯合新聞網」整理什麼是立百病毒?感染途徑、臨床症狀及預防方法。

失智風險高44%!最新研究吃多「這類食物」 罹患帕金森氏症機率增2.5倍

看似便利的泡麵、即食冷凍餐,卻可能是悄悄傷害大腦的元兇!營養師薛曉晶提醒,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長期攝取大量超加工食品,會顯著提高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根據2024年發表於《Journal of Neurology(神經病學雜誌)》的統合研究,分析逾50萬人數據後發現,攝取量較高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達44%。

韌性特別條例挹注⋯衛福部加發生活津貼 109萬弱勢受惠、最高多領1萬3

行政院訂定「韌性特別條例」,發給衛福部360億元,其中200億元挹注健保基金,其餘則與地方政府合作,提升弱勢民眾相關津貼...

沒吃甜食血糖卻飆高?壓力是「隱形共犯」 3招教你控糖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根據Nature研究指出,遇到壓力時,大腦杏仁核透過特殊的神經路徑,叫肝臟趕快生產葡萄糖,讓血糖瞬間上...

陳世凱曝3步驟救國旅!再提高鐵延伸屏東、「屏南快速道路」直達恆春

丹娜絲颱風及0728豪雨重創南台灣,觀光發展也受到影響,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將依3步驟逐漸復甦南部交通及觀光,透露未來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