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再等15年!月全食最長「紅月」凌晨登場 天文館曝伴隨一奇特天象

台灣明天凌晨夜空將上演一場少見且壯觀月全食天象,其間月球轉為赤銅色「紅月」的全食階段長達1時23分,是未來15年內台灣可見紅月最長的一次。圖/天文館提供
台灣明天凌晨夜空將上演一場少見且壯觀月全食天象,其間月球轉為赤銅色「紅月」的全食階段長達1時23分,是未來15年內台灣可見紅月最長的一次。圖/天文館提供

台灣明天凌晨夜空將上演一場少見且壯觀月全食天象,肉眼明顯可見月亮缺角變暗的「本影食」自0時27分初虧開始,至3時57分復圓結束,其間月球轉為赤銅色「紅月」的全食階段長達1時23分,是未來15年內台灣可見紅月最長的一次。

天文館說,月食為月球進入地球影子而短暫變暗的少見天象,可分為本影食的月全食、月偏食,以及半影月食三種,本次月全食最精彩的部分為凌晨1時30分至2時53分,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內的「全食」階段,其中凌晨2時12分為月球通過地球陰影中央的「食甚」。

在全食階段月球將因地球大氣折射少許陽光而轉為暗紅色,俗稱紅月或血月是月全食最為奇特而震撼景象,而全食期間月面亮度及顏色變化與地球大氣狀態有關,是重要科學觀測項目。

天文館也說,本次月全食還將伴隨發生「月掩星」,全食過程中紅色的月球將遮掩寶瓶座82號恆星(約6等),1時30分掩入,2時29分復出,可使用雙筒望遠鏡欣賞或透過長焦距鏡頭拍攝錄影,捕捉「紅月掩星」的罕見景象。

台灣未來十年內可見到本影月食共9次,其中月全食7次,但只有3次為全程可見且適合觀賞,看到「紅月」的機會有7次,下次可見月全食為2026年3月3日,但為月出帶食,無法看到初虧到食既的過程,而下次要觀賞全程可見的月全食則要等到2028年12月31日。

本次月全食最精彩的部分為凌晨1時30分至2時53分,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內的「全食」階段,其中凌晨2時12分為月球通過地球陰影中央的「食甚」。圖/天文館提供
本次月全食最精彩的部分為凌晨1時30分至2時53分,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內的「全食」階段,其中凌晨2時12分為月球通過地球陰影中央的「食甚」。圖/天文館提供
本次月全食還將伴隨發生「月掩星」,全食過程中紅色的月球將遮掩寶瓶座82號恆星(約6等),1時30分掩入,2時29分復出,可使用雙筒望遠鏡欣賞或透過長焦距鏡頭拍攝錄影,捕捉「紅月掩星」的罕見景象。圖/天文館提供
本次月全食還將伴隨發生「月掩星」,全食過程中紅色的月球將遮掩寶瓶座82號恆星(約6等),1時30分掩入,2時29分復出,可使用雙筒望遠鏡欣賞或透過長焦距鏡頭拍攝錄影,捕捉「紅月掩星」的罕見景象。圖/天文館提供
肉眼明顯可見月亮缺角變暗的「本影食」自0時27分初虧開始,至3時57分復圓結束。圖/天文館提供
肉眼明顯可見月亮缺角變暗的「本影食」自0時27分初虧開始,至3時57分復圓結束。圖/天文館提供

陰影 月全食 天文館

延伸閱讀

今晚月全食紅月再現 新竹以北賞月條較佳

未來15年內最長「紅月」8日現身!月食時間、賞月地點攻略

這個月亮係金誒!Swatch MoonSwatch加碼「爆米花」二度開賣僅一天

打破「液體核」印象!陸科研團隊發現火星有「固體內核」似地球

相關新聞

漁電共生查核 近7成有電無魚

漁電共生標榜「養殖為本,綠能加值」,但根據審計部最新報告指出,已查核的漁電共生案場中,近七成未落實養殖事實,形同有電無魚...

花蓮吉安鄉2.6萬人 獲軍機噪音補償

花蓮空軍基地戰機起降發出噪音影響民眾生活,國防部辦理噪音防制及補償措施,吉安鄉有5村、2.6萬餘人,可獲450元至500...

基隆國光臨時站拆除 先施作鋪面維護安全通行

基隆市國光客運臨時站體近日拆除,後續規畫闢建廣場,工務處昨表示,原址將先施作臨時鋪面,讓通行更便利,後續再逐步推動空間改...

民團號召站出來 訴求停拆公館圓環 市府:持續溝通

北市公館圓環預計本月13日開拆,並填平車行地下道,工期2個月。民團昨再提4訴求,號召用路人站出來發聲,12日晚間開工前在...

國慶焰火南投16日試放 多處路段交管

2025雙十國慶焰火在南投,縣府表示,將於南投市貓羅溪畔施放,地點選在道濟禪寺一帶,目前已完成高空氣球定位,並加緊場域整...

新北橋面伸縮縫易打滑 民代促全面檢測防意外

新北市新莊區後港一路與建國二路橋面伸縮縫在雨天容易打滑,讓機車騎士心驚,近期加刷止滑漆改善。民代要求徹底揪出全市橋梁伸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