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習晚間熱線 高層頻繁互動釋訊號?學者解讀:美中正進入第三階段

一當18年…退休校長嘆「教育本質變了」 心倦:想拿回時間做自己

里昂、高盛按讚台股12檔科技股 AI成市場高度共識主題

里昂、高盛證券最新報告齊聲力挺台灣科技產業,點名AI仍是明年成長主軸。路透
里昂、高盛證券最新報告齊聲力挺台灣科技產業,點名AI仍是明年成長主軸。路透

里昂、高盛證券最新報告齊聲力挺台灣科技產業,點名AI仍是明年成長主軸。兩大外資不約而同指出,市場對AI的樂觀情緒已回到極度樂觀、非AI領域的關注度仍偏低。而企業對AI長線前景依舊信心十足,並按讚台積電(2330)、台達電(2308)、聯發科(2454)等12檔個股,建議投資人把握回檔機會,逢低布局基本面優勢的AI概念股。

台廠中,里昂按讚台積電、台達電、致茂(2360)、奇鋐(3017)、鴻海(2317)、廣達(2382)、緯創(3231)、全新(2455)、高力(8996)、新日興(3376);高盛則按讚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投控(3711)。

里昂證券在收集投資人的回饋後指出,市場幾乎一面倒看好AI,反對聲音相當有限,AI情緒明顯偏向極度樂觀。事實上,在超過40場會議中,僅有一位投資人對2026年的展望表示擔憂。

短線布局上,里昂傾向GPU勝過ASIC。里昂指出,Rubin平台時程提前,加上下游伺服器機架交付順暢,將有利輝達(NVIDIA)的相關獲利表現;反觀AWS供應鏈面臨ASIC平台轉換風險,影響恐延續至2025年第4季至2026年第2季。

另外,里昂分析,非AI類股持續乏人問津。

首先,iPhone供應鏈展望黯淡。iPhone 17亮點不足,難以帶動換機潮,今年基本款雖有規格升級,卻恐導致產品組合走弱,壓抑相關供應鏈動能。

第二,摺疊機市場看法分歧,部分投資人認為仍屬小眾,加上三星銷售平平,但多數仍看好蘋果既有用戶基礎、品牌影響力與生態系統,有望推動摺疊機新一波成長周期。

第三,PC市場方面,出貨量恐於2025年第3季中旬見頂,終端需求疲弱與庫存去化壓力持續,加上AI PC題材未受青睞,下修風險難以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仍是市場焦點。高盛表示,投資人看好2025年獲利並延伸至2027年的長期潛力。預估2027年美元營收可年增15.7%,獲利仍具上行空間,主要來自三大動能:第二波2奈米客戶可能帶來更強勁需求;技術領先地位持續,支撐更高定價能力;3奈米/5奈米製程持續成長,受惠產能轉換持續推進。

高盛進一步分析,AI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可能從6,000億美元躍升至2030年的3至4兆美元,若依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說法推算,2025至2030年間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可達42%,台積電有望成為AI晶片製造的關鍵瓶頸,意味長期成長空間遠超市場預期。

AI 台積電

延伸閱讀

NVIDIA斥資入股Intel 聯發科:與輝達合作如期推進、不涉財務投資

輝達入股英特爾 台積電前工程師曝最強CPU+最強GPU一大隱憂

市值排名洗牌了!台達電超車聯發科 躋身第三大市值公司

輝達靠攏英特爾 台積電該緊張?分析師這樣看

相關新聞

皇翔賣完台積電改買台達電 砸4.79億買進545張

皇翔建設再度出手買股!皇翔(2545)19日公告,於9月11日至9月19日陸續取得有價證券台達電(2308)共545張,...

證交所攜手資誠、中信證赴矽谷 發掘優質企業來台上市

為加速吸引美國優質企業來臺上市,臺灣證券交易所攜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中國信託證券,9月18日赴美國矽谷舉辦前進台灣資...

外資賣超157億!賣超中信金逾3萬張最多 但竟買超這檔水泥股14.43萬張

台股19日一開盤就再刷新歷史新高,一度衝達25,864.01點,再刷新紀錄,但盤中翻黑,最後一盤更是急殺124.74點...

中信金土洋法人大對戰爆量強漲 分居今天外資賣超、投信買超第一多

中信金(2891)今天股價爆量逾15萬張,股價上漲0.5元,漲幅1.16%,以 43.65元作收,外資法人近期買多於賣,...

聯準會降息市場資金充沛 法人樂觀看待台股成長趨勢不變

雖然台股19日收盤下跌190.99點,跌幅0.74%,收在25,578.37點,但開盤指數持續刷新歷史新高點位,盤中一度...

證交所前進矽谷招商 發掘優質企業來台上市

為加速吸引美國優質企業來臺上市,臺灣證券交易所攜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中國信託證券,於9月18日赴美國矽谷舉辦前進臺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