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025縣市長滿意度出爐!綠營4席退步 黃偉哲首度掉入衝刺組現警訊

監視器拍下最後身影!台中女大生被砍10多刀慘死 警方查出凶嫌身分

台股創新高、降息又在即...9月魔咒已破?伊森:短期小心利多出盡回馬槍

台股示意圖。記者杜建重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股示意圖。記者杜建重攝影/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台股創下歷史新高,市場歡聲雷動的時候,伊森想從通膨數據開始說起,對於讀者來說,本周的台股創高之旅,重要的關鍵是通膨到底有沒有再起,而且是發生在商品上?還是發生在服務上?

究竟川普關稅是否對通膨產生了一定作用,這次的數據是新實施的對等關稅後的首份報告,上表示整理的CPI數據,可以看到市場預期是上升的,「問題是會不會超乎預期?」

而在周四的CPI之前,還有周三的PPI數據會先開出來,若美國通膨數據出現上行則不利美股與台股,伊森整理幾間機構的數據提供給讀者參考。

瑞銀:基準情境為年率2.9%、月增0.3%,大致不改市場對9月降息一碼的定價,除非年增衝到>3%。

法農信貸:8月CPI年率約2.9%、核心月增~0.33%,認為通膨「偏黏」,今年兩次各一碼降息後,2026年進入長暫停(終點利率約4%),寬鬆空間受限。

美銀:8月通膨仍偏黏,廣義與核心都難明顯回落,主張對降息節奏別過度樂觀。

高盛:關稅推升物價屬一次性水位調整、非長期趨勢;不預期重演2022年式通膨,通膨高點多落在5–8月後趨緩。

摩根士丹利:若CPI月增~0.3%則降息必定發生,可能觸發中小型股補漲。

摩根大通:就7月的前瞻看,CPI月增~0.3%、年率~2.8%,並警告關稅傳導加速時,核心可能偏熱。

法興:偏向8月CPI月增0.4%、年率2.9%,理由是「關稅庫存消化殆盡→轉嫁風險升」。

而在伊森看來,這份報告的高波動邏輯是什麼?是商品通脹第一次要面對關稅傳導,而隱藏的大問題是服務業通膨到底會不會下來?

當大家都在關注商品通脹時,千萬不要忽略年性很高的服務業通脹,絆住聯準會腳步的很可能是已經連續兩個月超出預期的服務業通脹,「謹記市場最該擔心的是通膨,衰退可以靠降息來拯救」。

接著伊森回到統計數據來看,過去21年市場通常在9月的前四個交易日表現疲軟,然後在月中後反彈至高峰,而從今年來看9月開局確實不佳,但隨著聯準會降息的可能性飆升,市場開始交易降息預期上漲。

但要注意,隨著接近月中之後,大約還有一周多一兩天的時間,伊森認為即使市場預期降息,也可能無法避免歷史性第三季末的疲軟趨勢,要小心降息後的回馬槍。

最後,伊森拉回樂觀角度來看,長期來說,美股呈現牛長熊短,只是需要堤防季節性波動,美股整體趨勢仍然向上。雖然目前一些科技股、AI科技板塊由於存在極端估值,但是,當前美股主題更多是輪動而非拋售,市場在短暫而劇烈波動中進行風格轉換,年度高點仍可能出現在12月。

想知道更多產業與經濟趨勢?歡迎訂閱伊森的頻道:投資伊森

◎已獲得投資伊森授權,嚴禁抄襲,違者必定追究。

相關新聞

空軍慘虧1650萬...人生歸零!狼大惋惜5點提醒:別輕信網紅說的9月魔咒

昨天在脆看到一篇很紅的「空軍畢業文」,作者虧了1650萬,40歲歸零。老實講,他的文字蠻真,沒有甩鍋,還直接承認是自己被影響才做錯判斷,心態挺好的。這點已經比一堆賠錢還在怪別人的好太多了。(姑且不論是不是創作文) 如果從我的角度來看(尤其最近行情正熱)想給他,也順便給大家幾個提醒:

台股創新高、降息又在即...9月魔咒已破?伊森:短期小心利多出盡回馬槍

在台股創下歷史新高,市場歡聲雷動的時候,伊森想從通膨數據開始說起,對於讀者來說,本周的台股創高之旅,重要的關鍵是通膨到底有沒有再起,而且是發生在商品上?還是發生在服務上? 究竟川普關稅是否對通膨產生了一定作用,這次的數據是新實施的對等關稅後的首份報告,上表示整理的CPI數據,可以看到市場預期是上升的,「問題是會不會超乎預期?」

權王台積電勁揚30元!台股上漲272點收25,629點 盤中、收盤同創新高

台股16日走高,早盤以25,335點開出,盤中最高一度達25,664點,終場收25,629點,上漲272點,漲幅1.07...

00919除息登場 年化殖利率逾10% 朝填息邁進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16日迎來除息,除息參考價落在21.25元,今日以21.35元收盤,高於參考價,買盤...

AI可望持續領攻 第4季台股主動式基金可望搶鏡演出

隨著美國公布8月非農就業數據接連低於市場預期,大幅推升投資人對於聯準會9月降息的預期,加上NVIDIA公布財報再度交出亮...

軍工概念股熄火 外資逢低布局雷虎、長榮航太

多檔漲勢凌厲的軍工概念股今天拉回,雷虎重挫逾8%,長榮航太跌逾5%,但外資藉機布局,今天買超雷虎約1790張,終結連4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