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上周買超484億元 狂買這併購題材並大賣中鋼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灣證券交易所8日公告,上周外資在集中市場買超484.08億元,買超台新新光金16.06萬張最多,另賣超中鋼(2002)7.98萬張最多。

上周外資自集中市場買超最多的前三名上市公司:第一名台新新光金買超16.06萬張、第二名華邦電(2344)買超8.61萬張、第三名鴻海(2317)買超5.23萬張。

上周外資自集中市場賣超最多的前三名上市公司:第一名中鋼賣超7.98萬張、第二名凱基金(2883)賣超3.77萬張、第三名友達(2409)賣超3.12萬張。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周(114/9/1~114/9/5)外資在集中市場總買進金額為7,096.08億元、總賣出金額為6,612.00億元,買超484.08億元,另統計自114年年初至9月5日止,外資總買進金額為21兆3,050.00億元,總賣出金額為21兆5,217.56億元,累計賣超為2,167.56億元。

外資總持有股票(包括原始股東持股及自集中市場買進之持股)市值為36兆1,690.27億元新台幣,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5.94%,較8月29日的35兆6,394.64億元新台幣,增加5,295.63億元。

外資 台新新光金

延伸閱讀

外資買超115億元!「這檔金融股」最受青睞 9月以來外資天天買

軍工遇逆襲 無人機迫降!中鋼擁「機器人心臟」股價揚、甩5連黑

工會要求中鋼退出台智電 立委聲援籲徹查「小英男孩」鄭亦麟

中鋼投資台智電黑箱遭轟大錢坑 工會要求退出 徹查鄭亦麟

相關新聞

外資買超476億元「創史上第12大」 大買5檔熱門台股ETF、鴻海

美國降息預期引爆資金行情,台積電今天再創新天價,領軍集中市場指數終場大漲337.41點,收在25192.59點,續創新高...

「房地產怎麼可能賠錢」陳重銘曝賺錢公式:股災拿房貸買股…賺錢後又買房

問我有沒有買房賠錢的經驗,這個節目會不會太可愛!我買房怎麼可能賠錢! 7年前剛好房市不景氣,我這棟大樓,有住戶一坪買在6字頭,最多也只是7字頭。如今北士科被皮衣男加持,我家附近建案開價已經破百了,我怎麼可能賠錢? 不過住家不愉快的經驗倒是有一些,53歲以前全家都擠老公寓。樓上搬來一戶住家,太太在夜市上班,回家都是凌晨,偏偏又愛穿高跟鞋,深夜走在樓梯上的聲音有夠刺耳! 他老公體重又破百,老公寓樓板又很薄,他走路時都會伴隨聲音,為了這個噪音問題,溝通過幾次,無解。 所以,新家我一定是挑頂樓,晚上絕對不會有人吵我。有人說頂樓會熱會漏水,記得找績優建商就對了,潤泰沒話說,但就是比較貴。 去年下半年央行開始掐房貸,有些人開始繳不出房貸了,所以我也在物色好房子,就是:地點好+建商好+便宜,缺一不可。

非農數據開不好...市場沒在怕?狄驤「開越爛越會降息」:別跟趨勢對做

非農就業人數大幅下修90萬人,昨晚台美股則是短暫下跌後 V轉創高。 這很符合我前陣子回應讀者朋友,市場不怕經濟衰退,重點在於降息的看法。 從盤勢來看,台美股再盤整下去比較危險,如今再創歷史新高才是延續多頭的好消息。 此外,前日也有讀者朋友詢問,是否要注意台美股KD與價量背離的狀況。 首先,KD高檔背離的準確度只有約50%,參考價值不大。

降息在即卡位短債勝率高?辣媽提醒「資本利得有限」:若美元大貶會更糟

週一30年期美債殖利率下跌7個基點,來到4.69%,創5月初以來低點,較上週高點5.0回落約0.3%。 如果當初交易員在5.0%的時候買入30年期公債,到現在已經獲利了0.3% * 17(大約的存續期間) = 5.1%(概算),才一週的時間。

台股大盤創高不敢追、又怕錯過降息行情?股添樂:短天期美債可攻可守

很多人買股票會以線圖為判斷依據,然而看到大盤創高就開始猶豫、買不下去,擔心這個時候到底要不要先跑一趟?或這時候還能買什麼?害怕一進場追高之後,就要被套了。此外,大盤融資餘額自4月大跌之後,一直都沒有回升,但是8月以來開始急劇地拉升了,這時間進場有擔憂也不是空穴來風,如果真的不敢貿然進場買股,到底要買什麼比較安全?

9月預期降息!長短天期美債都大漲...債蛙終於得救?小心景氣趨緩風險

由於美國8月就業人數僅增加2.2萬個,遠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市場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快速上升。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數據顯示, 交易員預估聯準會在9月降息的機率高達100%,其中約有89%人士預期利率會小降至4.0%~4.25%,另有11%人士預估利率降至3.75%~4.0%區間。 從FedWatch最新數據來看,約有64.7%的交易員預估,到今年年底,聯準會將多次降息,把利率下調至3.5%~3.75%。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