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iOS 26「液態玻璃」新介面評價兩極!果粉譏根本「芭比手機」又耗電

美H-1B新規引恐慌!白宮澄清「這情況」免繳10萬 不影響現有簽證

先別買!MacBook Pro大升級傳2026登場 6大更新、還有觸控螢幕

智慧醫療邁大步 AI 商機篇/超高齡化社會需求湧現 AI 機器人扮照護生力軍

台中榮總與鴻海、川崎合作,推出護理機器人Nurabot。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中榮總與鴻海、川崎合作,推出護理機器人Nurabot。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超高齡化社會情境之下,醫療系統未來將導入更多的人工智慧技術,而不是依賴傳統的人力密集。醫界以及科技界普遍都相當看好醫療用AI人形機器人能夠逐步進入到相關的應用場域之中。科技業者以AI技術研發精準醫療,商機也逐漸浮現。

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先前在法說會上預期,人形機器人首個應用場域是醫療產業的老人照護。開玩笑說,像他這樣的老人家,就會需要醫療人形機器人的照護功能。

政府在今年6月正式通過了百億規模的「AI智慧機器人計畫」,在未來四年國科會將編列高達100億元的預算,加上國發基金也匡列了100億元來扶植本土新創,預計在兩年之內就要推出智慧機器人,並且會優先投入在「醫療照護」以及餐飲等領域。預計促進台灣專業用服務型機器人產值,五年內從40億元擴大至500億元,解決缺工問題,也有望兼顧高齡社會的醫療長照需求。

近年生成式AI技術和語言模型導入,讓機器人具備現場環境判斷、輔助醫療人員的功能。研調機構GII統計,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2024年達到175.7億美元,2025年達到188.5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為7.7%,到2030年將達到274.4億美元。

過去的醫療機器人類似工業機器人,以手術用精密機械手臂為主(例如達文西機器人),隨著生成式AI技術導入,機器人得以具備即時環境判斷與支援醫療人員的功能。

輝達(NVIDIA)認為實體AI是下一個趨勢,產業界則看好AI醫療機器人的未來。一台機器人將來可以從看懂醫療影像及數據,到整理病歷做報告,到進行推理與決策,最後還能用來搬運、照護病人,或者是輔助手術。

台灣資通訊業者普遍看好醫療機器人的應用前景,因此也紛紛積極投入相關產品的開發工作。工研院攜手中華電信、季河資訊及廣盈自動化,共同推出醫療物流機器人「阿幫」,在護理站及開刀房中運送醫療器材及血品;鴻海集團則與台中榮總及日商合作,開發AI護理機器人「Nurabot」,已能執行藥品、檢體運送,並提供病房引導及衛教服務;群創成功打造出全台首部AI化療調劑機械手臂,完全符合無菌藥品調劑的相關規範,並且能夠有效減輕醫療人員的工作負擔。

目前醫療院所引進AI機器人,已經廣泛用在接待、紅外線測量體溫、醫療引導等方面,並且還延伸到運送、護理,甚至化療調劑等領域。

將來身具十八般武藝的醫療機器人轉為照護機器人,有望為長者做到更加良好的照護效果。

AI 工業機器人

延伸閱讀

護理人員教育程度逐年升「70%持大學文憑」 薪資差距僅2、3千

支援假日急症中心只給2千元?健保署允諾「大幅調升」護師津貼

中職/看好王念好成悍將支柱 林哲瑄提醒:放過自己

「廣達金孫」吸引83萬人抽籤 達明申購 凍資1,980億

相關新聞

中小企業永續轉型 標竿學習/甘樂文創 以價值驅動企業

「我在2006年返鄉後,發現三峽的產業和文化沒人關注,孩子也不認識自己的家鄉。」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回憶,從過去在電視圈...

車市大決戰 民俗月後開打

貨物稅減徵優惠推出後,福特、裕日車與現代汽車新車銷售都成長10~15%,但大多數品牌尚未推出促銷優惠,許多消費者仍抱持觀...

智慧醫療邁大步 AI 商機篇/超高齡化社會需求湧現 AI 機器人扮照護生力軍

在超高齡化社會情境之下,醫療系統未來將導入更多的人工智慧技術,而不是依賴傳統的人力密集。醫界以及科技界普遍都相當看好醫療...

智慧醫療邁大步 AI 商機篇/產官合作 拚精準醫療

衛生福利部部長石崇良,在健保署長任內便積極著手建立相關法規,讓AI等新興科技能夠合法導入醫療系統,進而改善長期存在的壅塞...

智慧醫療邁大步 AI 商機篇/資通訊業 全面搶商機

醫療科技數位化、AI化激發新商機,電子五哥、資訊服務業者全部搶進。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指出,以智慧醫材串接醫療資...

智慧醫療邁大步 AI 商機篇/最後一哩…盼健保助攻

台灣參與智慧醫療商機,在AI輔助醫療軟體部分,業者大量導入AI、機器學習(ML)技術,研發影像大語言模型做出涵蓋身體各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