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偷藏6顆肉鬆麵包!陸客籌不出20萬罰金 當場遣返、5年不得入境

整理/確定6人參戰!國民黨主席改選 資格、時程、人選一次看

電價漲了!10月電價平均漲0.71% 四口之家平均每月增70元電費

迎海軍、海巡訂單潮 龍德造船:未來10年供不應求

角逐無人艇商機,龍德造船董事長黃守真表示,自製「黑潮」提供客製化,技術已就緒,且為100%非紅供應鏈,看好海軍、海巡署訂單潮,未來10年造船市場都是「需求大於供給」;台船自研無人船,一條產線估可年產40艘。

兩年一度的台灣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明天至20日將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登場,逾400家廠商參展,規模為歷年來最大,台廠也聚焦無人艇以及海巡、海軍訂單潮商機。

行政院會先前通過「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海巡署將建造40艘海巡艦艇,包括2000噸級海巡艦12艘、300噸級14艘、100噸級14艘。

海軍也釋出潛艦救難艦,包括玉山艦LPD、磐石艦AOE、大武救難艦後續艦,以及購置1320艘無人艇,估計新台幣180億元預算,還有6000噸大型的巡航艦等。

針對龍德造船如何布局無人艇,董事長黃守真受訪表示,除了已和中科院合作3艘「快奇」無人艇科研案,龍德造船自研的「黑潮」無人艇,亦具備依需求客製化的系統整合與設計能力。

他接著說,龍德造船打造「黑潮」象徵已備妥無人艇技術,且已做到100%非紅供應鏈,可依訂單與客戶需求打造,認為國內客戶較有商機,新產品爭取國外客戶尚需時間。

他表示,若國防部釋出無人艇標案,龍德造船一定會去標,但時間點未定,而台灣和國際在無人艇能量差距只在於需求、訂單帶來的經驗累積,其實台灣技術已就緒。

他也指出,未來10年造船市場都呈現「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態,特別在海軍、海巡署與各機關等整體造船市場需求相當看好。

目前龍德造船在手訂單,包括維修約有新台幣上百億元,訂單量能見度達兩年,擴產工程第6新廠北棟,預計年底完工,可做大型與各尺寸船,最大長度可達125公尺,屆時產能可望翻倍,但業務是否跟上未定。

他接著說,明年為龍德造船的交船高峰,共11艘,包括布雷艦6艘、塔江艦5艘,預計明年交完,坦言「壓力也大」,今年依工程進度認列,若一切順利,明年因交船高峰,營收會比今年成長。

此外,台船自主研發奮進魔鬼魚無人船,台船表示,無人船零組件小至IC晶片、大至舷外機皆為去紅供應鏈,且本土廠商供應率也極高。

台船表示,若開始執行軍方的合約,一條產線將能以每7至10天的速度生產1艘無人船,一條產線年產量將達40艘,且產線不需要設在船塢內,甚至可在台船基隆廠或是協力廠商廠房內進行。

未來經營方向,台船表示,目標希望每年營業額達300億元到350億元,生產規劃上會有一條主線,用於生產IDS(國造潛艦)後續艦,共7艘至2038年,第2條生產線是商船,每年建造4.5到5艘大型貨櫃輪或散裝貨輪,第3條產線,包含高雄、基隆廠,則是為供應海軍、海巡署船舶,未來會擇優承攬。

造船 海巡署

延伸閱讀

專訪/陶子為李李仁「海巡」謝影迷 看他從「手不知道放哪」菜鳥變成老戲骨

台船:軍用商用兩路並進

陸海警船連3天擾金門水域 不排除測試海巡應對能力

台船: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 三體船符合台海需求

相關新聞

實現永續傳承!PwC Taiwan攜手鑫創電子打造AI大腦

在全球工業電腦市場快速變遷、競爭白熱化的環境下,鑫創電子(6680)與資誠創新諮詢公司(PwC Taiwan)共同啟動「...

輝達投資英特爾威脅台積電?宏碁施振榮:台積還是遙遙領先

輝達(NVIDIA)宣布投資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00億元)入股英特爾(Intel),市場人士擔心將影響台積電(23...

Meta AR新品帶動LCoS升溫 TrendForce:LEDoS將於2028年後迎轉機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Meta近日發布的首款量產AR裝置Meta Ray-Ban Display Glass...

輝達入股英特爾 台積電前工程師曝最強CPU+最強GPU一大隱憂

輝達宣布入股英特爾,引發全球熱議。台積電前資深工程師、北市議員曾獻瑩今分析,此為「最強GPU與最強CPU結盟」,短期對台...

工研院啟動「大南方」戰略 打造機器人與無人機國際級創新生態系

工研院今天在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舉辦「創新週系列機器人與無人機產業創新論壇」,聚焦從關鍵零組件到醫療、服務應用系統化研發與...

TrendForce:Meta AR新品推升 明年搭載LCoS產品占比至13%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Meta近日發布的首款量產AR裝置Meta Ray-Ban Display Glass...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