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胎「開盲盒」性別揭曉! 楊祐寧喊話:媽媽辛苦了

教師節禮金出爐!全台唯一「這縣市」0元 縣府急採購:發放600元禮券

獨/外資入股市狂潮擋不住 央行連續二日大買匯逾10億美元阻升台幣

電動車充電樁全國破1.2萬槍 交通部加速建置、年底挑戰1.5萬槍

交通部路政道安司副司長廖振遠。(余弦妙攝)
交通部路政道安司副司長廖振遠。(余弦妙攝)

為建構電動車友善交通環境,並滿足日益成長的電動車充電需求,交通部積極推動各縣市加速建置公共充電設施。截至目前,已核定補助公共充電樁4,768槍,其中1,653槍已完成啟用。截至114年7月底,全國公共充電樁總數已達12,334槍,對應同期電動小客車登記數110,768輛,車樁比為9:1,優於歐盟建議之10:1;其中快充車樁比為33.9:1,更顯著優於歐盟建議之80:1。

交通部指出,為積極推動我國淨零目標,也正在積極推動公共充電樁的設置,盼藉由公部門帶頭,進而帶動民營企業也能設置我國充電樁的數量,對於提升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數量,已於2023年9月13日發布「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在上述辦法施行兩年後,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充電專用停車位數量須達小型車停車位總數之2%以上;民營路外公共停車場則應達1%以上。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公有路外公共停車場充電專用停車位設置比例為1.9%,若含已完成向台電申請、待送電之格位,比例可達2.4%。在民營路外公共停車場方面,全國應設置比例達1%的場站共942場,其中381場已達規範,達成率為40%。

交通部路政道安司副司長廖振遠分析部分停車場延宕設置充電樁原因,主要受限於台電用電申請與送電進度,以及部分民營室內停車場因住戶對公共安全有所疑慮而影響。

交通部說明,目前除已協調台電公司透過專門窗口,加速辦理供電作業外,亦請內政部消防署協助釐清及消除相關公安疑慮,以利加速推動,確保部分已建置但尚未啟用之公共充電樁能於2025年底前全面投入服務。

此外,先前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也已初審通過停車場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明定公共停車場如果違反「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設置管理辦法」,經通知限期改善,逾期不改善或複查不合規定者,可處負責人9,000元以上,9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如果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得按次處罰,必要時得處30日以下的停業處分。

交通部路政道安司科長朱大慶說,該法規仍在立院審查中,待三讀過後才會正式上路,目前仍是先以輔導方式宣導業者需要設置充電樁。此外,對於今年的公共充電樁設置目標,按現在的進度來看,有望在今年底突破1.5萬槍。

停車場 充電樁 交通部 電動車

延伸閱讀

交通部:全國公共充電樁逾1.2萬槍 拚年底全面啟用

讓消費者有所選才是王道?BMW表示歐洲燃油車禁令或摧毀整個產業!

淡江大橋16日舉行合龍儀式!交通部:明年5月12日通車、預估可舒緩30%車流

桃園公有充電樁71槍9月上路!慢充每度電收9元車主喊貴

相關新聞

衛福部准加味加熱菸10月上市 民團痛批「違法」 喊話監察院該發揮功能

衛福部國健署7月公告,核定2家業者、14項加熱菸產品有條件通過審查,二天前,官員接受媒體採訪時,直指將核發上市許可是「不...

因應三連假旅客需求...台鐵再加開30列次 9/16開放訂票

因應連假期間返鄉(工)需求增加,為加強服務旅客,台鐵於教師、中秋、國慶連假期間(114年9月26日至10月12日),全線...

中部結核病人抗藥治療成功率超越全球 彰化醫院獲SDG03金獎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亞太暨台灣永續博覽會,衛福部彰化醫院組成醫療團隊深入中部縣市,落實「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完再...

嗡嗡聲變少?夏天熱到連蚊子也中暑 專家提醒:活動高峰到了

根據日媒「FNN」報導,2025年夏天雖然酷熱異常,但不少民眾意外發現「蚊子好像變少了」。記者在東京街頭採訪時,有人表示整個夏天一次都沒被叮過,甚至連蚊子的嗡嗡聲都沒聽到。專家解釋,這並不是蚊子消失,而是牠們也「中暑」了。

「青花菜 vs.花椰菜」哪個營養高?專家解析:它才是抗老、防癌首選

十字花科蔬菜具有熱量低、纖維含量高的特點,而其中青花菜所含的蘿蔔硫素對抗癌非常有幫助,堪稱「超級蔬菜」,民眾也常常會把青花菜叫作花椰菜,雖然兩者外型很像,都是十字花科蔬菜,但營養卻大不同。對此,李婉萍營養師在臉書解答,青花菜和花椰菜哪個營養比較高?

很多人當廚餘!青花菜別只吃花球 最營養部分能增強免疫、穩血壓

在日媒「Yahoo Japan」中的「家庭料理日常」專欄中分享,多數人吃青花菜時只取花球的部分,卻把同樣營養滿滿的「梗」丟掉。其實,青花菜梗帶有自然甜味,更是營養的集中地,若能善用,不僅能減少浪費,也能為健康加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